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酒作詩很麻煩。這傢伙自己不會,就喜歡聽別人吟。這些年不知道是不是受東陽公主的影響,對於這個越發喜歡了。

李好肚裡的那些詩已經快被榨乾了,再吟就沒有了。所以李好盡力推辭,實在推不過就來了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時高陽公主插話了,說感覺自家郎君好象對江南很熟一般,一邊的房二一拍自己腦袋附和道正是如此。兩人一起攛掇著李好再吟一首,李好無奈只好來了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再吟,再吟真沒有了,都看風景去吧。李好在想自己印象中的西湖美景和現在的西湖對比,那些有那些沒有,這可關係著以後的改造西湖呢。

西湖有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

西湖是華夏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也是後世華夏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週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而現在,在唐朝的時候,此時西湖面積約有10。8平方公里,比後世湖面面積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腳下,東北面延伸到武林門一帶,香客可泛舟至山腳下再步行上山拜佛。

由於這時未修水利,西湖時而遭大雨而氾濫,時而因久旱而乾涸。一直到長慶二年十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白氏興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築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至鹽官間農田的灌溉問題。

白居易主持修築的堤壩,在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稱為白公堤,並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錢塘門外修堤,建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還書寫《錢塘湖閘記》刻於石碑,寫明堤壩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

到了後世白公堤遺址早已無存,但後人卻借白堤以緬懷白公。老白不僅留下了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還創作了大量有關西湖的詩詞。最為著名的作品有《錢塘湖春行》、《春題湖上》和《憶江南》,現在被李好就掏掉了人家好幾首首。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時代,是杭州發展史上極其顯赫的吳越國和南宋時期。西湖的全面開發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兩朝。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以杭州為都城,促進與沿海各地的交通,與日本、朝鮮等國通商貿易。

同時,由於吳越國曆代國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圍興建大量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擴建靈隱寺,建立昭慶寺、淨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韜光庵等,建造保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時有佛國之稱。

靈隱寺、天竺等寺院和錢塘江觀潮是當時的遊覽勝地。由於西湖的地質原因,淤泥堆積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維護工作,因此吳越國王錢於寶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確保了西湖水體的存在。

北宋後期,著名詩人蘇軾也對西湖治理做出了極大貢獻。從五代至北宋後期,西湖長年不治,葑草湮塞佔據了湖面的一半。元五年,蘇軾上《乞開杭州西湖狀》於宋哲宗,斷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