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了滅楚,大秦就鋪設了數百里這樣的軌道,來為大軍輸送給養。
後來征服百越。數十萬大軍的給養和軍械補充,透過一條條這樣的軌道,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靈渠邊上,然後透過運河轉輸嶺南。
他在南越獨立割據後,也曾經想過修建一條類似的軌道,來加強對百越的控制。
但,嘗試過後,趙佗很悲哀的發現。
想要建設和鋪設一條這樣的軌道,需要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來為它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需要一個擁有無數能幹巧匠,並且能隨時動員大量資源的少府,更需要一個紮根於商君思想之下,如同蜘蛛一般。能隨時控制和監察地方鄉亭情況的文官系統。
簡單的來說,想修建完成一條這樣的軌道。
它需要將秦帝國復活。
讓耕戰思想和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作為國家的政策基石。
然後,在這個前提下。還得保證,這個政府擁有足夠多的能動用的人力物力與資源。
並且。統治者本身還得有極為堅定的意志和信念來推動軌道工程的建設。
沒有滿足這些條件,這樣的軌道是不可能修建完成的。
哪怕勉強修建完成。也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
隨便一個環節出了漏子,這條軌道,就要廢棄。
旁的不說,國家掌控能力不夠,律法的震懾力不足的話,這些木製軌道,就很可能成為百姓們破壞的目標——比起去山林砍柴,軌道上的木軌顯然更容易獲取。
“只是,漢在關中修建這樣一條軌道,用意何在?”趙佗不免陷入了沉思。
大秦修建軌道,只是為了征服世界。
所以,大秦帝國從來沒有在關中鋪設過軌道。
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關中也沒有什麼物資需要這樣的軌道來運輸。
但趙佗卻很驚訝的發現,這條漢朝修的軌道,非但沒有閒置,反而非常繁忙。
僅僅在半個時辰中,趙佗就看到了十幾輛拉著滿滿一車物資的馬車,沿著軌道,直趨函谷。
“這是怎麼回事?”趙佗叫來自己的心腹宦官問道。
那宦官立刻就去詢問護送使團前往長安的漢朝官員,沒多久,他就回來稟報道:“陛……大王……,奴婢問過漢朝的官吏了,據說,這事物換作馬車軌道,乃漢天子下令修建,目前漢朝共有兩條,一條自長安通向蕭關,另一條就是這條了,連線函谷與長安……”
“恩,蕭關那邊確實需要一條軌道……”趙佗聞言點點頭。
如今不比秦時,大秦狂霸酷拽叼,打遍東南西北無敵手。
漢室立鼎以來,就一直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脅。
數十年來,兩國光是平城那個等級的大規模會戰,就已經進行了三次之多。
每次光是軍隊動員,就是幾十萬。
因此,修建一條這樣的軌道,關中駐軍就可以立刻從長安部署到蕭關,物資更可以立刻支援前線大軍。
這樣一條軌道,勝過十萬大軍!
但函谷…長安的軌道,卻有什麼好修的?
趙佗記得很清楚,關中素來就是自給自足,甚至有餘力接濟關東的天府之國。
在鄭國渠的助力下,關中歲歲豐收,從未有過要想關東調糧的先例。
而如今關東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國家不可能需要一條這樣的軌道來運輸軍隊和物資。
但這條軌道看上去,卻是很繁忙。
那麼問題來了,劉氏修建這樣一條軌道,把那麼多物資,運去函谷做什麼?
“去問問看,這條軌道的物資,都是要運去哪裡的?”趙佗問道。
沒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