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9章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

(1)子貢,孔子門下的傑出弟子,某日向夫子求教,他謙遜地問道:“老師,弟子賜究竟如何呢?”孔子凝視著他,深思片刻後答道:“賜啊,你乃一器也。”子貢聽後,心中頗感好奇,於是進一步追問:“老師,弟子究竟是何器呢?”

孔子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緩緩道:“賜,你乃璉瑚之器。”璉瑚,乃古代宗廟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禮器,其形態優雅,質地細膩,寓意著高潔與尊貴。

子貢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明白了夫子對自己的期許——希望他能夠像璉瑚一樣,不僅外表優雅,更內在高潔,承載起傳承文化、弘揚道德的重任。

自此以後,子貢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他深知,作為璉瑚之器,自己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信念,以應對世間的種種挑戰。

在孔子的教導下,子貢逐漸成長為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君子。他的言行舉止,無不彰顯著璉瑚之器的風範。他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品德上樹立了楷模,為後世所傳頌。

這段佳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價值所在。只要我們能夠認清自己的定位,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就能夠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虛心向他們求教,以不斷完善自己。

(2)子貢問孔:我究竟是不是那塊“瑚璉”料?

子貢,這哥們兒,一向是孔夫子門下的高材生,頭腦靈光,口才了得。這天,他心血來潮,便跑到夫子跟前,一臉虔誠地問:“老師,您看我子貢,究竟是個啥樣的人呢?”

孔夫子微微一笑,捋了捋那飄逸的鬍鬚,不急不慢地說:“賜啊,你嘛,就是個‘器’。”

子貢一聽,心裡咯噔一下,暗想:“器”?這是個啥玩意兒?難道我在老師眼裡,就是個普普通通、沒啥特色的“器物”嗎?他忙不迭地問:“老師,那我究竟是個啥‘器’呢?”

孔夫子眯起眼睛,似乎在回憶著什麼,然後緩緩道:“你啊,你是個‘璉瑚’。”

子貢一聽,頓時愣住了。璉瑚?那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貴重玉器啊!老師這是誇我呢,還是逗我玩呢?

這事兒要是擱現在,估計子貢得趕緊掏出手機,發個朋友圈:“今天問老師我是個啥樣的人,老師居然說我是‘璉瑚’!這是誇我還是損我呢?求各位大神解讀!”

不過話說回來,孔夫子這回答,可真是既含蓄又深刻。他既沒有直接誇讚子貢,也沒有貶低他,而是用一個“璉瑚”來隱喻子貢的特質。這“璉瑚”嘛,既貴重又有用,但也不是隨便什麼場合都能用的。這就像子貢,聰明能幹,但也得看用在什麼地方,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其實,這事兒放到咱們現代社會,也挺有意思的。你看啊,現在不是有很多人都在問:“我是個啥樣的人呢?我適合做什麼工作呢?”其實啊,這些問題跟子貢問孔夫子的問題,本質上是一樣的。

咱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有的可能是塊和氏璧,有的可能是塊普通的石頭。但不管是啥,都得經過生活的磨礪和打磨,才能展現出真正的價值。

就像子貢,他雖然聰明,但也得經過孔夫子的教導和指點,才能成為一代賢人。而咱們呢,也得經過社會的洗禮和歷練,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啊,別老問自己是個啥樣的人了,先問問自己,想成為啥樣的人吧!然後,再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去奮鬥。說不定,你也能成為一塊“璉瑚”,在某個重要的時刻,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呢!

說到這兒,我得提醒大家一句:別以為自己是個“璉瑚”就了不起了,得知道啥時候該用,啥時候不該用。就像那“璉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