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電視臺為此制訂了一整套的宣傳計劃。

《大撒把》這部電影的上映讓新聞媒體開始討論出國潮的話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華國電視臺會推出一部叫做《尋根》的紀錄片,講述華人在國外的生活。

這就是慕姍姍拍攝的那部《華人在紐約》,經過華國電視臺的精心製作,加入不少新的內容,最終定名為《尋根》。

經過前期的渲染,在元旦過後,電視臺就會在黃金檔播出《京城人在紐約》,徹底點燃有關出國潮的討論熱潮。

到時候,華國電視臺各個頻道都會配合宣傳,甚至包括京城的各大報紙和廣播電臺等。

慕姍姍的訪談節目會在這個時間段播出,引導媒體討論的方向,從各方面探討出國潮帶來的影響,從而引發全社會的大討論。

華國電視臺本來就以宣傳見長,這一組宣傳攻勢下來,相信會遏制國內出國潮的勢頭。

說起來很好玩,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慕姍姍出國拍攝《方大綜藝》的外景,林子軒、葛尤和馮曉剛三人在小飯館喝酒,拿這件事開玩笑,這才有了《大撒把》的劇本。

他們拿著劇本去京城電影製片廠,從而引起了總局的重視。

總局決定找林子軒拍攝一部反映出國潮的電視劇,這就有了《京城人在紐約》。

到了現在,林子軒和馮曉剛從華國電視臺拿到簽收回執,證明電視臺收下了這部電視劇,這件事就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了。

當然,他們還要參與錄製慕姍姍的那個訪談節目,談談在紐約拍攝電視劇的感受。

“這檔子事總算是完了。”出了華國電視臺,馮曉剛舒了口氣,“看他們高興那樣,你說電視臺這次能賺多少?”

“廣告收入的話一兩千萬總是有的,還有發行錄影帶和賣給其他電視臺,應該能有三千萬左右吧。”林子軒估算道。

作為製片人,他現在對一部電視劇能賺多少錢有了基本的判斷。

實際上,他還是估少了,低估了《京城人在紐約》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華國電視臺首輪播映僅僅是廣告費用就為其帶來了4000萬的收益,這還不算後續的收入。

“咱們累死累活的只能賺上百萬,他們什麼都不乾淨賺幾千萬。”馮曉剛搖頭道。

“誰讓人家是電視臺呢,等以後市場放開了,電視劇價格漲了,才能輪到咱們賺大錢。”林子軒期盼道。

回到藝術中心,他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催款。

在和廣告商簽訂的合同中,只要《京城人在紐約》透過華國電視臺的審查,保證這幾家公司的廣告能作為貼片廣告在電視臺黃金檔播出,他們就要把尾款打過來。

不是所有的廣告商都像藥企的石總那麼爽快,其他廣告商只是支付了前期五萬美金的定金,剩下的資金要等有了確切的訊息才會打款。

萬一林子軒把這部電視劇拍成一部爛片呢,他們要規避風險,這就是在商言商。

等到林子軒收齊尾款,趕緊到華國銀行還掉貸款。

他的壓力同樣很大,120萬美金的貸款放在誰身上都很沉重,每天都有利息產生。

把銀行轉賬單據交接完畢,還款手續辦完,登出掉這筆貸款,林子軒才算是鬆了口氣。

華國銀行信貸二部的部門領導請林子軒到薊門飯店吃了頓飯,慶祝一番,這對華國銀行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為以後類似的業務積累了經驗。

“小林,咱們是老朋友了,以後還要貸款直接找我就行了。”那位部門領導親熱的說道。

“我這兒還真有一個,姜聞準備拍一部電影,大概要100萬美金,您看有沒有機會?”林子軒試探道。

“走正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