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若不能報,張某實在枉為人子,縱然魂歸地府,也無顏面對張家列祖列宗!”
他表情沉痛地如此說道,而陳子龍和夏允彝在得知張溥全家亦遭清軍屠殺之後,也不由得表情緩和了一些。再接下來,張溥卻猛地話鋒一轉,“……雖然眼下虜騎猖狂一時,幸而我大明尚有聖天子在位,必能籠絡士紳,再立朝廷,驅逐韃虜,還江南一個朗朗乾坤!還請皇帝陛下出來,見過鬆江眾臣!”
緊接著,一位身穿明黃龍袍的年輕人,便神態木然地走了進來,讓室內的諸位官紳一時間都驚呆了。
——被張溥和沈廷揚帶來的這位年輕人,自然就是之前南京東林黨擁立的永和皇帝朱以海了。
當崇禎皇帝的兵馬攻入太平府,逼近南京的時候,打探到訊息的朱以海,立刻就效仿昔年建文皇帝的故智,帶著一個親信老太監剃了光頭換上僧袍,悄悄出宮潛逃民間,一路往東出奔。不料才出逃了短短數日,這位倒黴的永和皇帝,就在路過鎮江金山寺,準備掛單借宿的時候,被偶然經過的張溥給認了出來!
於是,以為奇貨可居的張溥,立刻就帶著幾個強壯健僕,把朱以海給軟禁了起來,準備等到光復南京之後,再把這尊傀儡給重新擺上去。誰想到時局變化無常,雖說崇禎皇帝的討伐軍確實是潰敗了,可從北面請來的大清援兵也不肯再走了,而且皇太極還另立了少福王為弘光皇帝,作為大清八旗統治江南的傀儡。
如此一來,張溥手裡控制著的永和帝朱以海,頓時就成了一塊燙手山芋。眼看著鎮江這邊的情況越來越不妙,成千上萬的清軍源源不斷地渡江南下,到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又聽說了清廷決議在江南跑馬圈地、盡貶百姓為奴的空前噩耗,終於明白自己這一回究竟幹了些什麼的張溥,頓時忍不住後悔莫及。
只得大錯已經鑄成,再後悔也晚了。張溥只得趕緊裹挾著朱以海逃出鎮江,企圖返回太倉老家,發動宗族勢力,並且聯絡同僚好友謀劃對策。結果一行人才走到江陰,就被清兵給圍困在了縣城裡。之後又經歷了一場持續十餘日的江陰攻防戰,直到清兵後撤,沈廷揚水師船隊抵達,張溥等人才得以脫出樊籠。
搭乘沈廷揚水師船隻東返的路上,張溥去了一趟太倉的自家宅邸,卻只看到一片被烈火焚燒殆盡的殘垣斷壁,還有掛在門外樹上的累累屍骸……於是,悔恨至極的張溥,親手收斂了家人的屍首,跪在家宅廢墟之前痛哭一場,便帶著永和帝來上海投奔徐光啟、孫元化等人,想要再次開創一番局面。
另一邊,面對著不請自來的張溥與永和帝,徐光啟等人先是驚詫莫名,隨即便看出了其中的巨大意義。
要知道,如今江南的明朝殘餘勢力,那些從來眼高於頂、一毛不拔,以為天底下就數自己最大的地主縉紳們,此時終於被清軍血淋淋的屠刀給徹底驚醒了,到處都在熱火朝天地募兵備戰,策劃抗清。但問題是,由於找不到一塊有足夠說服力的招牌,各路抗清力量全都一盤散沙,形不成一個凝聚核心。
針對這樣的情況,各位大佬們已經開始在設法串聯結盟,但具體推舉何人為主,卻又成了一個大難題。
如果有一位大明皇帝作為招牌,那麼就可以順勢重建朝廷,讓江南縉紳的抵抗力量變得“正規化”了。
雖然永和帝朱以海這個招牌不夠正宗,含金量比較有限,但總比沒有來得好吧!
於是,在互相商議了一番之後,上海縣維持會的眾人便集體上來迎駕,向朱以海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然而,面對著堂下群臣畢恭畢敬的山呼朝拜,“永和皇帝”朱以海的心中,卻只有一聲幽幽的嘆息:
“……唉,這等給人做牽線木偶的日子,究竟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