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良仍然是一副不卑不亢態度,說道:“將軍此言差矣,我本就是秦人,為大秦朝廷效力,洛陽也並非原韓國之地。只是被叛徒佔據洛陽,才不得不為叛徒出力。”
他這麼說,韓信還算認可,道:“此事我做不了主,會上報朝廷,由朝廷定奪。”
鮑良道:“在朝廷答覆前,我願協助將軍,安定本縣民心。”
韓信求之不得。
秦軍進入縣城後,對百姓秋毫無犯。
鮑良以縣令的名義寫了一份告示,然後由士兵抄很多份,張貼在縣城許多地方。
告示上寫著,這裡原是大秦朝廷治下三川郡所轄,張良、趙歇造反,佔據本縣,大秦天子之軍收復陝縣,本縣所有人恢復秦人身份。
告示又再說,秦軍是仁義之師,大秦皇帝是英明之君,大秦朝廷體恤百姓,百姓們會比在叛賊治下時過得更好。
每份告示都蓋了原本縣衙的印章。
這是用秦篆所書寫,儘管韓國已恢復原本的文字、度量衡,但時間不太長,識字的人大多還記得秦篆。
鮑良出面協助,對於安定民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韓信把情況如實向咸陽報告。
————————
趙國,邯鄲。
皇帝舉行朝會,商議重要事項。
趙歇道:“暴秦數十萬大軍東進,欲滅韓國,我們必須救韓!該如何救?眾卿有何意見?”
張耳道:“陛下,暴秦要再滅六國,一統天下。唇亡齒寒,我們必須全力救援,絕不能讓嬴政滅六國的悲劇再次發生。臣認為,無論暴秦要滅哪一國,我們都必須要救。”
趙歇道:“丞相所言極是,天下紛爭,都源於暴秦不安分。暴秦不除,天下不得安寧!”
假相貫高道:“臣覺得,應當由廣武君領兵,火速南下救韓。”
趙國以李左車最善於統兵、練兵,頗有祖父李牧之風,在趙國人所共知。
李左車出列道:“陛下,臣願領兵南下。不過,我們不能把全部主力全部派去救韓,要防止秦軍北上攻趙。臣認為,出十五萬兵最為妥當,齊國出兵不可能少於我軍,再加上項羽有可能北上,十五萬足也。項羽同樣仇恨暴秦,暴秦派兵東出,項羽必定不會坐視不理。我們跟項羽有間隙,項羽出兵後,臣再視情況派人聯絡項羽,只要有需要,跟項羽聯合亦無妨,共抗暴秦才是首要之舉。”
趙歇道:“就依廣武君之言,發兵十五萬,南下救韓。”
陳餘道:“臣以為,若能出兵函谷關東邊,斷絕秦軍糧道,勿須跟先秦軍正面交鋒,秦軍糧草斷絕,必會生亂,再跟韓信決戰。”
李左車道:“韓信、王元都善於用兵,秦軍必定會守住黃河防線,扼守渡口,不會給我們渡河機會,除非項羽肯出兵。若項羽出兵,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派兵到韓國東邊,讓秦軍無法從虎牢關攻新鄭;第二,是直接揮兵函谷關,大軍部署於函谷關東邊地段,堵絕秦軍糧道。秦軍若要保護糧道,必須跟楚軍野戰,項羽最擅長野戰,任憑暴秦有強弓硬弩,有善於統兵主將,也難以在野戰中打敗項羽。項羽善於統兵,應當能看出這點,很有可能會是出兵函谷關。”
張敖道:“廣武君言之有理,無論項羽出兵何處,我們都必須先全力救韓。”
李左車再道:“秦軍要滅韓,必會阻擋我軍從上黨南下。除非借=道魏國,從魏地渡黃河到新鄭,還需派人跟魏王交涉。”
趙歇決定,派蒯徹前去見魏王豹。
在兩個月前,趙國就接到了張良派人來的報告,韓國大量徵召男丁從軍。
這意味著秦國要對外用兵,趙國也行動起來,徵召二十萬人從軍。
目前,趙國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