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了,不給他們點臉sè還以為我是好欺負的呢。”李從這個時候有點孩子氣了,那套扳指李從是見過的,以前的時候好像是在一個收藏家手裡的,雖然自己喜歡,但是也不能強取豪奪的吧,真是不知道這個東西怎麼會到了拍賣會上了。
扳指其實早就有隻不過到了滿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戴在右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到後來不打仗了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徵權勢地位,也體現滿洲貴族尚武精神到了後期純為裝飾,就是一個炫富的東西了。
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兒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為製造一個合用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時,連續七次來回傳遞命令以及扳指實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兒上面,經常有御題詩、詩意畫和宮廷專用紋飾等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雕刻。這類扳指兒是當時技藝最高工匠的傾心之作,也是當時宮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氣質愛好、文化理想和審美品位的集中表現。不過,這一類的扳指兒兒數量十分有限。
其次是御賜扳指。對於很多各地高階官員、附屬國進貢或宮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賞賜給高官、寵臣、皇室宗親,比如乾隆皇帝就會把此類扳指兒賞賜給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戰役中得勝回朝的將領。
除了御用和御賜扳指兒外,扳指兒中的“探花”要數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皇家宗室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會刻有宗室本人的sī印。親王賞賜家奴、下屬或饋贈親友的扳指兒,也屬此等之列。清代等級極其森嚴,即便是親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題詩刻畫,其工藝和材質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價值自然也就略遜一籌。接下來,則依次是大將軍王、撫遠大將軍及其同僚下屬諸將軍扳指兒、賀壽用扳指兒、嫁妝扳指兒、紀念或占卜扳指兒、商用扳指兒。
乾隆皇帝是一位修養非常全面的君主,文能琴棋書畫,武可騎馬射箭,可謂樣樣精熟。在平時的騎射活動中,乾隆皇帝所使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用角類或牙類材料製作,這可以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乾隆大閱圖》和《威弧射鹿圖》等繪畫作品中得到證明。但是,對於用來陳設和鑑賞的以珍貴材質尤其是玉製作的扳指,乾隆帝更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投入了很高的熱情,使扳指這種原本是實用為主的日用物品走上了具有很高藝術趣味的大雅之堂,乾隆的精緻真是無處不在。
而李從盯上的這枚扳指應該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扳指了,材質也是上好的和田玉製成的,上面還有乾隆皇帝親自蓋上的小印,可以說是十分的珍貴的,要是一般的東西李從也不會看在眼裡的,可就是這麼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竟然到不了自己的手裡,還要跟那些人一起去拍賣??
“舅舅,關於這枚玉扳指我也是知道一點的,據說是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後,乾隆帝得到的。據說那是一件質地極為溫潤,做工相當精緻的作品,乾隆帝非常喜愛,於是為之寫下了《泳玉韘》的詩作。詩中乾隆帝將實用的象牙或骨制的扳指與玉扳指做了比較,認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傳古”,而玉扳指則是“恰似瓊琚”、“德美信堪師”,高度評價了這件玉扳指對人的思想所產生的啟迪和警示。這是乾隆帝的第一首詠扳指詩,後被收錄於他的《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二中。可能是這件扳指給乾隆的印象太深刻了,幾個月以後,乾隆帝的詩作中再一次出現了這件扳指的身影,這一次,乾隆對玉扳指之蘊意的發揮更進了一步。“終不可諼惟令德,佩之無斁豈虛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