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韓道銘乃是吏部侍郎,已步入大臣之列,而韓道勛所任京兆尹,更是位在諸部侍郎之上,韓府此時也可以說是盛極一時,風光已經蓋過當年的馮家。
不過,從韓道勛出乎所有人意料被陛下調入京中任京兆尹那一刻起,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眼下還沒有到韓氏最鼎盛的時刻。
等到三皇子繼位後,韓氏才能迎來真正的登峰造極之時。
到時候不要說一門兩侍郎了,一門三尚書、三公都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情。
更為難得的,韓氏一族,從老太爺韓文煥起,一代比一代強,韓謙年僅二十二歲,就已經是正五品的潭王府諮議參軍事,代表大楚出使蜀國迎親,可能等到三皇子登基,便有資格直接進入樞密院或政事堂侍奉御前了,畢竟屢建奇功,又真正能得三皇子信任的親近之臣,又有幾人?
「蘭亭巷的宅子太過狹窄,父親吩咐我這個月將南院收拾出來,另外又將南院東邊的兩進宅子買了過來,單獨開了門戶!」
韓道昌勸說韓道勛搬進大宅來,說道。
「父親年紀現在也大了,也就圖子孫環繞膝前!」
雖然老二將孝道大義搬出來,韓道勛也不想湊到這邊,正想措辭要怎麼拒絕,侍立身後的馮繚,卻插嘴道:「蘭亭巷的宅子目前住進去不覺得擁擠,但等少家主使蜀歸京,大家少不得要替他張羅婚事,那蘭亭巷的宅子怎麼都不夠用。要是另外準備,怎麼也要一兩年才能建一棟像模像樣的宅子!」
馮繚這麼說,韓道勛都有些意外,他卻不知道馮繚如此建議,實是趙無忌昨日率五十精銳部曲進入金陵時,所捎來的韓謙信函裡有提及這些事。
韓謙自然沒有那麼輕易就放下心裡的仇怨,但考慮到金陵一旦發生動亂,就算形勢大壞,以他父親的性情,真未必就會明哲保身,出城撤入桃塢集軍府避禍,馮繚、趙無忌等人也不能逆抗他父親的意志,到時候就需要更多、更強勢的人,說服他父親從亂局中脫身出來。
韓謙能猜到他父親赴任京兆尹後,金陵眾人都將意識到廢嫡改立之事將近,而他大伯韓道銘、二伯韓道昌都會巴結過來,在信裡要馮繚有機會便加強與大宅的聯絡。
這樣的話,一旦發生動亂,老太爺韓文煥說句話的分量,怎麼都要比馮繚他們管用得多。
馮家遭難之後,馮氏族人便隨韓謙遷往敘州安頓下來,馮繚目前不再是馮家少主,從韓成蒙、喬維閻他們寄回來的書信裡,韓道銘、韓道昌都知道馮繚現在極受韓謙的重用,視為心腹。
馮繚竟然就建議老三搬入大宅,韓道銘、韓道昌還以為韓謙終於想到要放下以前的仇怨,借韓族的家勢更上一層樓,也是滿心歡喜,都順勢說道:「三弟,你便不要再推辭了——我們現在也的確要替韓謙張羅婚事,韓鈞這個年紀,兒子都生兩個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
在韓家眾人的眼裡,趙庭兒的地位是不會得到承認的,眾人趁著時辰還早,便議論滿朝文武大臣裡,有誰跟太子、二皇子那邊沒有牽扯,家勢又能配得上他韓氏且能相得益彰的。
當然了,馮繚今日就站在韓道勛的身後伺候,眾人心裡也都想著,韓氏一族即將走上登峰造極的一刻,怎麼都要防範著馮家之禍在他們身上重演。
想到這裡,韓道銘瞥了一眼明居堂內,除了自家子侄外,也就馮繚、趙闊幾個嫡繫心腹,他便示意性子還不夠穩重的年輕子侄都先退下去休息,接著才往前傾過身子,下意識的壓低聲音問韓道勛:「有人傳言說陛下有意使韓家世領敘州刺吏一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敘州雖然偏於一隅,乃是漢夷雜居、瘴疫遍野之地,但真要封給哪家,其封賞之重不下王侯。
即便削藩戰事之前就有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