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說著,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結果汽車修理工一聽後笑了:“哈哈,你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沒要必要做手勢。”
聰明的作家,這時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傻瓜”,陷入了思維定式的泥潭。
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學的知識多了人就反而會變笨,而是因為人的知識和經驗越多,就越有可能會在頭腦中形成較多的思維定式。這種思維定式會束縛人的思維,使思維按照固有的路徑展開。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
前不久,有這樣一組新聞:某知名大學擬破格錄取38歲車伕讀博士。原因是,這位38歲的車伕,多年來一直懷著對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學的真心熱愛潛心自修,其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甚至是許多教授不能比的。而在新聞播出前,人們對他還只停留在老眼光中:高中畢業,嚴重偏科導致高考落榜,下崗後為謀生計蹬三輪車。看來,生活中潛伏著各式各樣的優秀人才,我們決不能被思維定式所困。
美國心理學家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從天花板上懸下兩根繩子,兩根繩子之間的距離超過人的兩臂長,如果你用一隻手抓住一根繩子,那麼另一隻手無論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一個人把兩根繩子系在一起。不過他在離繩子不遠的地方放了一個滑輪,意思是想給繫繩的人以幫助。然而,儘管繫繩的人早就看到了這個滑輪,卻沒有想到它的用處,沒有想到滑輪會與繫繩活動有關,結果沒有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難。如果繫繩的人將滑輪系到一根繩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蕩起來,然後抓住另一根繩子的末端,待滑輪盪到他面前時抓住它,就能把兩根繩子繫到一起,問題就解決了。然而,人們被思維定式所困,如此簡單的問題都沒有解決。
心理學家邁爾於1930年研究過定式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認為定式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小艾與大明稱得上是青梅竹馬,如今兩人結婚已三年。大明一直想要個小孩,無奈小艾鐵定心要做丁克,一次一次地用“有了小孩好吃的就都被他吃去了”的荒唐理由囧倒眾生。夫妻倆青梅竹馬、關係和睦、相互尊重。誰都不想強迫對方做不願意的事情,但是,生孩子畢竟是大事,也不能完全任由小艾說丁克就丁克。於是,兩人決定用一種古來而有效的博弈方式 ——抓鬮。
公證人是雙方的老人。實際上,老年人哪一個不想抱孫子的?為了勸服小艾放棄做丁克的打算,他們做足了功課。今日,小兩口決定抓鬮,他們私下決定瞞著兩人,做點手腳。他們認定了一向萬事我為先的小艾會先去抓紙團,於是把兩個紙都寫上“要小孩”三個字。激動人心的一刻到了,果不其然,小艾一馬當先,要求先抓鬮。結果令老人們大失所望的是,小艾竟然抓起一個紙團給吞了,並說:“大明,你抓,要是你抓到‘要小孩’的紙團,那我吞掉的這個就是‘不要小孩’了。”
結果顯而易見,老人們的思維定式決定了自己將抱不上孫子,而小艾對思維定式的突破則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其實,現實生活中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也許我們正在被困在一個看似走投無路的境地,也許我們正囿於一種兩難選擇之間,但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明白,這種境遇只是由我們固執的定式思維所致,只要勇於重新考慮,開拓思維,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