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僅梅溪新區引進從東南亞轉移過來的日韓大小企業及臺商近一百家——臺灣地區受日本文化影響很深——也就造成今日梅溪鎮料理店隨處能見、日本人滿地爬的景象。
這背後也有富士制鐵的功勞在。
作為日本六大財閥安田系的一分子,富士制鐵本身就是大型的重工製造企業,在日本國內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些年來,梅溪國際冶金產業園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電爐鋼產業基地,形成高達三百二十萬噸的年煉鋼能力,富士制鐵與省鋼、長青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在其中佔到大半。
融信與省鋼在新津主導的鋼廠建設,計劃今年入秋前建成投產,主要也是採用富士制鐵的高爐技術,富士制鐵也在其中持有15的股權;當初為了籌集新浦煉化的建設資金,孫亞琳將手裡眾信投資名下上市公司梅溪工業約10的股份也轉給富士制鐵承接。
要說產業上的影響力,在東華富士制鐵不及梅鋼,但不比省鋼稍弱。
而這些年來前前後後受富士制鐵直接影響,為富士制鐵配套為主,到東華投資建廠的日資企業就將近二十家;除此之外,到東華投資更多的日資企業則主要以紡織輕工及化工類為主。
唐閘區及梅溪新區的財稅收入,去年叫霞浦追平,但今後幾年的增長速度不會降下。要說最大的問題,梅溪新區後續的發展,主要將受到工業用地不足的限制。
梅溪新區成立時,雖然將梅溪、竹社、黃橋等鎮併入,但實際上從渚溪大道往北,都是城市建設用地,僅僅將梅溪、竹社兩鎮的部分規劃為工業區,扣除交通、水電等配套建設,可用建廠面積,甚於都不足六十平方公里。
雖然還有二三十平方公里的工業地可用,但照長遠發展來說,梅溪新區後續的發展潛力已經是遠遠不足。
相比之外,新浦港工業園,此時建成的工業區面積甚至比梅溪新區稍小,正式進入規劃的區域也不是很大,但除了梅浦大道往南有較廣的腹地可以規劃為工業建設用地之外,往東還有兩三百平方公里的淺灘可以吹填;要是從淮海艦隊駐泊港往北,一直到新津港,沿線四五十公里的海岸線,可吹填用於發展工業的灘塗及淺灘面積更是巨大。
要是能兼任東華市委常委,沈淮是計劃與陳兵一起在東華全市範圍內進一步推動行政區域調整以及新的工業、城鎮建設佈局規劃,使東華各方面的發展資源能更均衡,以便使東華經濟這些年騰飛的勢頭,在今後十年內都不落下來。
只是這個計劃,目前看來是要落空了。
當然了,就算東華往後的增長速度不再有前兩年那麼迅猛,基礎也已經奠下,成績已經足夠輝煌。
九四年東華市國民生產總值僅三百億出頭些,今年的目標則是要突破一千億,追平徐城,並列成為淮海省第一經濟強市;只是東華的經濟重點在新浦、在梅溪,在區域結構上遠談不上平衡。
實體經濟起來後,第三產業裡最先受益的永遠都是餐飲。
尚溪園經過這幾年來精心經營,作為東華最高階的餐飲企業,倒是與孫家官府菜一起打出名聲。
不過,陳丹也無太大的野心,尚溪園迄今也就梅溪老街及徐城頤園路兩家店,經營面積有限,老街這邊的總店無法承當大規模的宴請,包廂也不足三十個。
也或許是飢餓營銷的因素,尚溪園總店這邊當下經營只接受預訂,還需要提前三四天預訂,一年的流水要超過兩千萬。
尚溪園規模又小,能有這麼高的營收,餐飲業的利潤率也高,拿孫亞琳的話來說,簡直就是現金奶牛。
用餐的包廂再緊張,沈淮與孫亞琳過來吃飯,總是不愁地方的。
沈淮他們一到,陳丹就從辦公室裡下來,跟孫亞琳:「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