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嚴大人一起從漢中走上庸古道進至竹山縣,適逢清兵大掠江漢,不少州縣因為守衛薄弱,被清兵輕易攻破。原本我們是要進入襄陽,助高將軍守城,但幾次向襄陽靠攏的過程之中,都因為清兵騎兵的突襲,而被迫退回竹山。”孫守法放下碗筷說道:“嚴大人見援救不成,遂即將大軍分成三股,我守承天府、賀總兵北上守鄖陽,而嚴大人則把守白虎關,盡力把清兵劫掠的範圍,控制在襄陽府,減少對百姓的損害。”
“至於漢中之地,張獻忠欲得久矣!如今大西軍,正與豪哥在漢中激戰,具體情形,我也並不十分了解。”
袁宗第微微點頭,消化掉孫守法的話語,然後又問道:“我看孫兄在承天府厲兵秣馬,防守完備,連城門都被堵死,可是附近有清兵要攻打承天府嗎?”
孫守法點點頭,“阿濟格、吳三桂四處派兵抓捕百姓,參與圍攻襄陽,襄陽一府的人力耗盡,便南下大掠承天府,高第現在領著一萬人馬就駐守在北面的宜城,不時派遣人馬南下劫掠,甚至還數次攻打府城,不過好在我們軍民同心,才將清兵打退。”
“高第駐守宜城?”袁宗第聞語,不禁微微皺眉,“那我軍北上之路,豈不正好被他擋住,看來想要趁著清兵不備,直接殺奔襄陽是不可能了。”
第315章小將爭功
宜城坐落在夷水之北,臨近漢水之西,在襄陽之南三百餘里,阿濟格讓降將高第駐兵於此,除了劫掠南面的承天府,東面的德安府之外,就是為了防止萬一明軍北上支援襄陽。
如果明軍要去襄陽,無論走陸路還是乘舟船北上,宜城都是必經之地,當然明軍也可以走其它山道,但如此一來,不僅繞道甚遠,輜重物資也無法運送,會有許多麻煩。
高第一萬人馬橫在宜城,袁宗第這個先鋒,卻沒有辦法,他冒然出擊只會引起阿濟格、吳三桂的注意,讓清軍提前做好準備,所以他與王士、孫守法一商議,遂即決定按著之前的想法,等待王彥會同主力到來,在商議作戰計劃。
三日後,王彥會同七萬兵馬來到承天府,城內駐紮不了那麼多人馬,他遂即將主營設在漢水東岸,同府城互為犄角,到也不用擔心清兵的襲擊。
袁宗第早以做好了迎接主力的準備,在河邊建起了一個粗劣的營盤,王彥來到之後,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之上,稍微修繕,就築成了一座周長約為十里的板牆式大營,供數萬大軍暫時居住。大營內搭建了數千頂大帳,漢江中運送物資、糧草的數千艘大小舟船,四處遊弋,一副大戰將近的景象。
中軍大帳內,王彥負手站在一個巨大的沙盤前久久沉思不語,姜曰廣、陳弘緒、宋氏兄弟,則站在一旁,一邊拿著地圖,一邊指揮文書用泥土堆砌出漢江一帶的地形。
沙盤的雛形,起源於秦朝,使皇帝在修建陵墓時,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個大型的地形模型。
模型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可以算是沙盤的老祖。
漢建武八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帶地方豪強隗囂時,大將馬援“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使光武帝頓有“虜在吾目中矣”的感覺,這就是最早的沙盤作業。
明代似乎很少用到沙盤,王彥無意中想起,剛好有精於製作的宋氏兄弟,便正好搭建一個出來,便於王彥指揮作戰。
這時,袁宗第等人快步走進大帳,剛要行禮,一旁的姜曰廣卻連忙向他們擺擺手,指了指王彥,眾人會意,便安靜的沒有打擾主帥的沉思。
王彥確實在考慮眼下局勢,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注意到進帳的諸多將領,遂即笑了笑道:“諸位都來了,那便看看這沙盤,談談接下來該怎麼打吧。”
袁宗第等人聞語,遂即圍上前來,看那沙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