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手卻只有兩個團,確切的說只有五個營。除了火力超過自己之外,在兵力上甚至還少於自己。可自己這個雖說番號上有新編兩個字,但也是完成全訓的師,在三個小時之內就被打垮這個結果讓這個成了俘虜的師長很難接受。
但這個師長能不能接受這個結局,可出了問題總要處理的。接到電報之後的楊震,在與老總商議之後,決定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命令那個師長把一戰區的這個師所有被俘人員,全部都禮送出獲嘉,併發還全部的武器和彈藥。
同時命令該部就地在獲嘉一線轉入防禦,配合南下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以及當地的冀魯豫軍區幾個軍分割槽,並太行軍區七分割槽等地方武裝,對豫東北地區殘存的偽軍,以及一些番號繁雜的地方武裝實施最後的清剿。最關鍵的是這一帶活動的土匪,必須要在最短時間之內全部清剿完畢。
不過在給這個師長電報上,楊震也對這個師長,也進行了很嚴厲的批評。楊震提出的這個批評,並不是因為他誤打誤撞的打垮了一戰區的這個新編師,搞出了所謂的摩擦事件。楊震提出的批評,都是從軍事觀點上著眼的。
楊震認為這個師長在這一戰之中的指揮與部署上,都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雖說三個小時之內打垮了對方的一個師,看起來打的是相當不錯,但這並不代表該師,在整個指揮以及部署上沒有問題。
該部南下追擊撤退日軍的時候,部隊的整體隊形前後脫節過大。前邊這場遭遇戰都打完了,政委帶領的後續部隊和重火力還沒有跟上來。這次遭遇的敵軍數量不多,只有一個四千人建制的師,整體的戰鬥力也很弱。如果換上一個齊裝滿員,中央軍建制的師,或是是同等數量的日軍,搞不好吃虧的就是他們。
這次與一戰區的部隊,遭遇的的確有些突然。接到前邊偵察部隊報告之後,這個師長沒有因為敵軍數量略多於自己,有任何的畏戰這一點值得鼓勵。而且不僅在短時間之內打垮了一戰區的這個師,還在戰鬥打響之初就端掉了他們的指揮部,在表現上也算可圈可點。
但楊震認為這些,並不足以解釋這場糊塗仗的原因。從戰鬥打響之前的偵察工作,做的就過於簡單。對當面對手的判斷上不詳細,敵情的掌握很不清晰,指揮員的決心也下的有些過於草率。如果偵察工作做的在細緻一些,就不會出現這次意外。
最關鍵的是楊震對於這場遭遇戰之中,他指揮的五個營面對著不過四千多人的敵軍,還被跑掉了一個成建制的團很是不滿。從參戰部隊上報的戰況來看,對手雖說是一個建制師,但是整體戰鬥力並不強,而且一線作戰部隊的數量也不算多。面對這樣的對手,居然還被跑了一個團,這讓楊震很是惱火。
在楊震看來打了一場糊塗的遭遇仗,直接打垮了一戰區的一個師,這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楊震認為此戰參戰部隊,無論是從戰前的偵察,到戰場上的部署都過於輕敵。先期居然只投入了三個營的兵力,在發現對手的數量超過判斷後,才將後續的兩個營投入。
結果就這麼一磨蹭,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戰機。面對著不過四千多戰鬥力並不強,裝備也很差的對手,還被跑掉一個團。這一戰參戰部隊從骨子裡面透出的輕敵勁頭,才是楊震很惱火的原因。
至於與一戰區的這次不打不相識,楊震倒是沒有說什麼,更沒有追究什麼責任。誤會了就誤會了,這個時候在說別的,反倒是顯得自己怎麼回事似的。一戰區進駐豫北,即沒有事先通報,也沒有派出人協調。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搞出一些誤會也很難避免,他還犯不上處分自己的一個主力師長。
當然這一戰輕鬆的打垮了一戰區的一個師,整個作戰過程雖說在楊震的眼中,參戰部隊從戰場偵察到部署上也是毛病多多。但實際上可以用摧枯拉朽形容的這場戰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