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部分

幾分目眩神迷。

實際上,王觀等人的情況也差不多,轉在爐子旁邊仔細觀賞,如果不是顧及微燙的餘熱,他們肯定上手撫摸起來。緊接著,幾人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錯金銘文上面。

一般來說,一件東西的來歷,可以在銘文上尋找答案。可是,當他們觀看銘文的時候,卻齊齊傻了眼。文字他們認識,很標準的楷書。而且,金錯工藝精湛,字型非常清晰,沒有含糊不清的地方。

然而,中國古文的精妙就在於,一個個文字拆開,大家應該可以讀得出來。可是一組合之後,其中的意思就需要仔細斟酌研究了。

“好像是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

皮求是見多識廣,倒是看出幾分端倪來:“好像是讚頌某個人,立了什麼功勞,得到了什麼獎賞,賜封什麼官職爵位……哦,對了,好像是什麼上柱國、榮國公,諡恭靖!”

“名字,關鍵是名字……”俞飛白提醒道,也在銘文上搜尋起來。

“在這裡。”皮求是繞走兩步,找到了銘文的開篇,一邊打量,一邊念讀:“姚氏斯道,賜名廣孝,幼年為僧,法號道衍……”

“姚廣孝!”

一瞬間,皮求是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唐清華對另外的一頭,就是銘文的篇尾,也輕聲誦讀起來:“大明宣德五年御賜慶壽寺……”

“宣德……宣德爐?”剎那間,俞飛白摸了摸額頭,感覺有點兒暈:“等等,讓我緩緩,資訊量好大……”

不僅是俞飛白眼暈,王觀也覺得十分驚詫。宣德爐他肯定知道,號稱近六百年來絕世珍品寶爐,更是歷代藏家夢寐以求的東西。宣德爐的製作,據說是用精銅煉了十二遍,並且加入了金銀等貴金屬,歷經了幾年時間,這才鑄造成功。

然而,由於朝代的更迭,時代的變遷。在這幾百年之間,宣德爐經歷了多次浩劫,使得流傳至今的真爐已經鳳毛麟角,讓世人只知其名未見其形,彌足珍貴。

宣德爐的珍貴,王觀心裡也有數。問題在於,據他所瞭解的宣德爐,最大的型號,應該沒有這麼大的吧。高三尺,就是現代一米。而且,爐腹圓寬,他根本合抱不起來。

這樣大件的東西,會是精緻雅觀的宣德爐嗎?

“嘿,我們有些鑽牛角尖了。”

忽然之間,俞飛白拍了拍腦袋,好像是反應過來了,笑嘻嘻道:“宣德年間製造的爐子,不一定就是宣德爐。呃,我的意思是說,不一定是我們認定的那種宣德爐。再說了,宣德爐的仿品多如牛毛,明清民國每個時期都有仿製品。別看爐子落宣德年間的款,實際上是後仿的也十分正常。”

“飛白兄弟,這東西不可能是仿品。”

這個時候,皮求是搖頭道:“據我所知,宣德爐分有大中小三種型號。徑八到十二厘米的爐最常見,屬於小號;徑十五厘米左右的爐是中號;而徑大於二十厘米的爐是大號。可是,二十厘米以上,最大的也無非是三十厘米左右,根本不可能有這麼高的。”

“古人也不傻,不可能仿造一個大家不認可的東西。”皮求是輕嘆道:“再說了,爐上的錯金銘文,已經非常明白的表示,這個大爐子是賜給緇衣宰相姚廣孝的東西。想必,後來人應該不會在這方面造假,而且也沒必要費盡心機去造這個假。”

“姚廣孝!”

王觀沉吟道:“就是那個助明成祖朱棣奪取侄子建文帝江山,與劉伯溫齊名,號稱明初兩大謀士之一的道衍和尚?”

“沒錯,就是他。”皮求是點頭,連蒙帶猜的,他也明白了一些銘文意思,慢慢解釋道:“爐上文字的內容,就是敘述姚文孝的功績,並且賜下大爐,讓慶壽寺的僧人供奉。”

“那個……我插嘴問一句呀。”

適時,唐清華不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