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4部分

岳飛被害百年之後,此硯流落到南宋末期抗元名將謝枋得手中,謝氏在硯端留下“枋得家藏嶽忠武墨跡,與銘文相若,此蓋忠武故物也”手跡。

南宋鹹淳九年,謝枋得又將此硯寄贈給抗元名將文天祥,文天祥如獲至寶,在硯之左右兩側刻銘曰:“嶽忠武端州石硯,向為君直(即謝枋得)同年所藏,鹹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贈。天祥銘之曰: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表達了他要繼承岳飛遺志,抗敵救國的雄心壯志。

而三位英雄在同一方端硯上刻銘,也是世間罕見。

三位宋室孤忠死後,這方寶硯輾轉漂泊,閱盡世間滄桑。至清代,又流經多位名家之手,如董其昌、宋犖、朱彝尊等人,都曾在硯上留下銘文。(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四章 捐贈

之後,一直到道光元年(1821)的時候,不知是什麼原因,這方硯臺現身集市,被東陽。縣令陳海樓買去。

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溫陵最後一位狀元吳魯在皖南的時候,偶然在一條古玩街發現那方岳飛硯,頓時驚喜莫名,於是花重金買回,帶到老家溫陵。

據吳魯在他的《正氣齋文稿》中稱:“餘家藏正氣硯,為嶽忠武故物,背鐫忠武‘持堅、守白、不磷、不淄’八字之銘,旁鐫文信國(文天祥)之跋,下鐫謝疊山(謝枋得)先生之記。三公皆宋室孤忠,得乾坤之正氣者也。舊藏商邱宋謾堂先生家,因名之曰正氣硯。甲午秋,餘得之皖南,如獲重寶。”

岳飛的“正氣硯”大概就是舊藏商邱宋謾堂先生所命名的。

吳魯去世後,正氣硯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於家鄉。吳忠善特將書齋取名“守硯齋”。吳忠善的長子普霖僑居菲律賓;次子旭霖留學東瀛,後在神戶大成公司任總經理。

1933年吳旭霖懷著赤子乏心回國辦學,此時彌留之際的父親將正氣硯傳給了他,他深知守護寶硯的重要,將其藏之於高閣。

誰知這位東瀛歸來的吳旭霖,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因為家庭成分的原因,全家都被掃地出門,其中六千餘冊典籍、千件字畫、吳魯遺物朝珠及若干其它珍貴物件悉被抄去,稀世之寶正氣硯亦在其中。

從那之後,正氣硯一直沒有出現,至今到底在什麼地方,一直是一個迷。有些人說這方硯臺被人賣給了外商,現在正在美國,有人說被東瀛人得去了,但具體在哪裡,卻不得而知。

聽了孟宏昌的講述,何婉奕和小云都驚訝不已。或許這方硯臺看起來並不是太顯眼,但就憑這方硯臺同時出現三位愛國名臣的銘文墨跡,就可以說它價值不菲。

不過,想要證明這方硯臺就是正氣硯,當然不能光憑孟宏昌的一句話,孟子濤檢視背後的銘文。

只見中間是“持堅守白、不磷不淄”8字;眉額銘文為宋代謝枋得書“枋得家藏嶽忠武墨跡,與銘字相若,此蓋忠武故物也,謝枋得記”;左側文天祥題跋銘文刻以明其志:“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如此種種,就算沒有異能提前給出的結果,孟子濤也可以證明這方硯臺是真品無疑。

“是真的嗎?”何婉奕問道。

“確實是真品。”孟子濤點了點頭。

“哇,那你不是又撿了個大漏?”小云驚呼了一聲。

孟子濤笑著搖了搖頭:“嚴格來說,這算不上什麼撿漏。”

小云聞言,有些不可思議地說:“我說你也太不知足了吧,這方硯臺最起碼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也是正常的,你居然還說算不上撿漏?”

孟子濤笑道:“這和知不知足沒關係,因為這方硯臺我會捐出去。”

“什麼!你瘋啦!”小云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