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大改革,多地精簡編外人員,在編人員慌了!
由於中國當前的社會背景,應屆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但近年來中國經濟市場的發展並不樂觀,這意味著當前的勞動力市場並不具備容納如此大量畢業生的能力。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往往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
由於在勞動力市場上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激發了大學生對穩定工作的焦慮,大學生轉變了就業觀念,開始嚮往穩定的體制、鐵飯碗、工作崗位。
畢竟,無論是公務員競爭上崗還是職業培訓考試,只要你成功了,將來就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而且在此期間,你還可以享受更好的社會福利、津貼和補助。
在眾多事業單位崗位中,最熱門的是公務員崗位,但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省級公務員考試,競爭都變得十分激烈,很多崗位甚至只有千分之幾的上岸機率。
因為工作專案穩定,很多考生即使當次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考試沒有透過,也會選擇繼續備考。即使花了三四年的時間參加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考試,但只要能順利透過,也算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然而,長時間的備考難免會刺激大學生的焦慮情緒,以至於很多大學生選擇退而求其次,先透過勞務派遣和他人的方式,成為非體制內工作人員。即使沒有正式編制,在父母長輩眼裡,進入體制內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光榮事,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們的 "體制內 "身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機構改革、許多編外人員合理化、工作人員恐慌
大學生雖然透過勞務派遣、第三方派遣等方式進入體制內,但由於沒有正式編制和在編人員,在待遇和日常工作方面存在差距。
為了能夠維持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工作,很多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只答應承擔比正式工作人員更繁重的工作任務。但是隨著工作人員的增多,卻因為自身工作穩定性的建立夜,逐漸對工作沒有了危機感,在工作中也逐漸失去了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開始出現了渾水摸魚的心態來面對每天的工作。
作為系統工作人員,國家透過公民繳納的稅款來支付他們的工資,因此,為了保住工作,系統工作人員更好地為公民服務也很重要。
因為在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所處的不良環境逐漸盛行,對於我國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為了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我國很多地區的事業單位也做出了新的政策調整,如內蒙古、湖北、黑龍江等地區都對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做了清理和理順的舉措。
例如,哈爾濱市公務員單位曾宣佈,將以每年 20%的速度對編外人員進行合理化調整,並在五年內對所有編外人員進行合理化調整。
對於這次合理精簡事業單位編碼人員的決定,有能力的編碼人員不必擔心,這次清理的主要是一些不合格的人員。
釋放編外人員的舉措還可以提高編制內人員的積極性,將這些工作還給編制內人員。同時,也給編制內人員敲響了警鐘,如果在日常工作中繼續以渾水摸魚的心態對待工作,將來自己也有可能被逐出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