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有再增派其他部隊去張鼓峰設防,理由是:“邊境上的幾個丘陵沒有任何留戀的必要,不應該繼續近距離對峙,以免播下衝突的種子。”
蘇聯人對那幾個丘陵卻是很在意,在第19師團撤離後,他們迅速控制住了張鼓峰和沙草峰,相對於以前的假訊息,這次才是真正的佔領。
四天後,蘇聯高層透過內部調查報告,得知了假訊息的真相,不過隨後的態度和做法卻頗讓人捉摸不透。
蘇聯高層不僅未對假訊息進行追查,還大擺慶功宴。所有參戰將官和部隊都獲得了列寧勳章或紅旗勳章,施特恩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是加倫,他並不在授獎名單之列。
1938年8月18日,施特恩正式取代加倫,被任命為遠東方面軍司令。三年後他遭到處決,不過跟張鼓峰之戰毫無關係,罪名是“暗藏的托洛斯基分子”。
加倫預感到災禍來臨。當他從張鼓峰前線被召回時,精神已極度緊張,返回途中,他和麥赫利斯坐在同一列車廂裡,麥赫利斯對他冷嘲熱諷,說他不應該穿白色制服去前線,尤其是去前沿陣地。
白這個顏色在蘇共概念裡絕對不是好詞,它代表著與“蘇聯紅軍”相對的軍政力量。加倫一生謹慎,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忙中出錯,給人找到了可攻擊之處,可他已經不在乎了,因為他知道,與“白”相比,一定還有更大更可怕的罪狀在前面迎候著他。
在前前後後想了一通之後,加倫逐漸意識到新的罪狀會是什麼,一時悲憤交加。當著妻子的面,他不停地嘟囔著:“全被出賣了,全被出賣了!”
1938年8月31日,加倫奉召到莫斯科參加中央軍事會議。會議的主要議程就是解決“哈桑湖事件”(蘇方對張鼓峰事件的稱謂)責任的追究。
張鼓峰一戰,日軍傷亡一千四百餘人,蘇軍傷亡則達到四千多人,蘇日傷亡對比接近三比一。內部資料一公開,舉座皆驚。
三倍的兵力和武器對比,結果卻是恰恰相反,這確實令人震駭。儘管加倫僅親自指揮了一天,但加倫還是因指揮問題遭到了嚴厲批判,並被定性為導致這次“重大失誤”的罪魁禍首。
如果只是就軍事言軍事,尚屬正常,可是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
在伏羅希洛夫的主持下,加倫被宣佈為“人民的敵人”,軍事會議當場撤銷了加倫的所有職務。
不久,加倫被逮捕入獄,並遭拷打至死。在他死後四個月,法庭才以“日本間諜罪”追加宣判。
與加倫的遭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第19師團長尾高。他抗命在先,戰敗於後,但因參謀本部稻田等人一直予以支援,事後不僅未受追究,還帶著“勇將”的名譽到關內做了軍司令官。
第二章 賣金的撞著了買金的
張鼓峰一役前後,關東軍領導層的不滿情緒一直很大,不是對尾高獨斷專行不滿,而是認為參謀本部不值得信任。
如果以根正苗紅來衡量,關東軍可比“朝鮮軍”要牛多了。它直屬天皇管轄,所轄師團都是日軍中裝備最好,訓練最嚴,戰鬥力相對也最強的部隊,因此號稱“皇軍之花”。
關東軍的最大假想敵便是蘇軍。關東軍對蘇軍的印象,還是“幹岔子島事件”中,不花多少力氣便擊沉蘇軍炮艇的記憶。張鼓峰戰役結束後,儘管軍部一再對外聲稱日軍沒有吃敗仗,但在內部,大家都知道“朝鮮軍”和第19師團最後打得很慘。
關東軍火大就火大在這裡,在他們看來,如果參謀本部、“朝鮮軍”司令部肯放手讓尾高一搏,飛機坦克一齊參戰,這場小小的邊界戰爭絕不至於陷入被動。
關東軍的判斷,就此便被飛機坦克的缺席給糾纏住了,沒幾個人在乎蘇軍相對強大的綜合實力,大家只是對蘇軍作戰素質和技能的薄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