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路。
1939年7月3日晨,小林部隊向南急進。這次進攻果然異常順暢,似乎連對面的騎6師都撤走了,部隊長驅直入,一口氣趕了10公里。
一看地圖,離蘇軍渡口還有3到4公里路程,勝利在望。
突然,讓日軍為之瞠目結舌的情景出現了:一批炮彈傾瀉而下,把士兵們炸得鬼哭狼嚎,接著是第二批,第三批,日軍陣地成為一片火海。
炮擊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小林部隊被摁著脖子,難以再向前邁出一步。
與此同時,朱可夫又調動飛機繼續對浮橋展開轟炸。
浮橋關係著至關重要的補給線以及日軍的退路,小松原必須進行全力防護。第2飛行集團奉命前去保護浮橋,並掩護河西兵團的進攻。
有了奇襲塔木斯克基地的勝利,日本航空兵在對陣蘇聯空軍時頗有心理優勢,他們早早地就在巴英查崗山上空擺開陣勢,準備將來襲的蘇聯飛機一個不剩地擊落於地。
可是當蘇聯飛機出現時,航空兵們肝兒顫了。
那不是一架一架,也不是一群一群,而是一陣一陣,經過源源不斷的補充,蘇聯戰機已經是密密麻麻,編隊飛來時,猶如烏雲壓陣。
在懸殊的數量差距面前,日軍航空兵越來越顯徒勞。有的飛機選擇了先去攔截轟炸機群,沒想到“戴帽燕”伊…16瞬間從高空呼嘯而下,日機慘叫著從空中掉了下去。
趁此機會,多達70多架蘇軍轟炸機群飛臨浮橋上空。由於轟炸機實在太多,浮橋旁邊的高射機關炮都忙不過來,彈雨潑灑下,停在岸邊等待過河的補給車隊一片狼藉,浮橋也不時中招,河西兵團所依賴的補給線已被基本切斷。
高射炮兵們越打越急,只要從浮橋上空過的,不由分說就是一炮。一陣排射過後,一架屁股後面冒著黑煙的飛機倒栽了下來,再仔細上去一瞧,眾人傻眼了。
飛機上面還畫著膏藥旗,這不是日本飛機嗎?
在不幸被自家人絆倒前的一剎那,從飛機上掉下一隻通訊筒,士兵撿起後,送到了河西兵團的臨時指揮所。
辻政信正在指揮所裡守著,他開啟一看,終於弄清楚被誤擊的是一架日軍偵察機,飛行員在偵察過程中看到了一幕不敢想象的畫面,所以急惶惶地跑回來報信。
對通訊件所說的內容,辻政信根本不相信,一邊看一邊罵:“這傢伙被打下來真是活該,連數數都不會,怎麼飛行集團盡出這號糊塗蟲?”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這個飛行員儘管很倒黴,但絕非不會數數的糊塗蟲。
中午時分,小林部隊突然聽到巨大的轟鳴聲,聲音由遠及近,連沙丘都為之顫動不已。隨後,他們的嘴巴張大,而且再也合不攏了:數不清的坦克和裝甲車從地平線上冒出來,就像一股股從堤壩裡噴湧而出的怪獸。
繼空軍之後,由蘇聯裝甲坦克部部長(相當於裝甲兵司令員)巴甫洛夫中將親自率領,蘇軍的兩個坦克旅、一個裝甲營早已到達蒙古,但由於補給的限制,能一直在前線作戰的只有坦克、裝甲各一旅。
朱可夫把它們與原有的坦克部隊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裝甲兵團,總計有186輛坦克、226輛裝甲車。
小林部隊看到的,正是由河東調來的這支裝甲兵團,而這些情況,已經被日軍偵察機飛行員提前發現了,在丟下的通訊件裡,他說了一個概數:“蘇軍有400輛坦克正朝我們而來。”
辻政信按照他的“兵站極限論”,認為前線根本不可能出現如此多的坦克,他以為飛行員在40輛坦克後面錯添了一個零,因此才大罵飛行員是糊塗蟲。
事實證明,那個糊塗蟲正是辻政信自己。
胡來舉動
說起裝甲兵團,就得先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