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趙榛發展壯大,罪責就更大了。”
蒲家奴和完顏撻懶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他倆其實已經與決定了定計,不過想聽聽手下的意見。一名名字叫朵兒達拉的將領率先忍耐不住,大聲說道:“我們沒有選擇了。即刻聚集周邊的兵力,與趙榛僵持或打一場決戰。”
蒲家奴看向完顏撻懶。完顏撻懶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趙榛手上到底有多少軍隊,我們至今不清楚。不過,從他同時在浮山和平定城一線部署重兵來看,他的實力很強,兵力很多。否則他不會在攻打威州地同時,於浮山平定城一線陳重兵相阻。如果他的實力很強勁,一旦擊敗我們之後,他可以一瀉千里,勢如破竹,擴大地盤。而且,如果我們將各地的兵力調集過來的話,他有必要和我們決戰嗎?他萬一要是去攻打其他地方呢?各地的兵力被我們抽調一空,趙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時候我們丟失的地盤將更大!”
蒲家奴眉頭微皺,說道:“宋朝的信王趙榛的確狡詐,也非常聰明,此刻在威州打一仗,繼續攻取太行山周邊城鎮。義軍隨即就能在太行山中南部站穩腳,這大概就是他真正的目的。”
蒲家奴望向完顏撻懶,鄭重說道:“還記得我們如何擊敗宋軍,佔據宋朝東京俘虜宋朝的皇族的嗎?因為宋朝的皇族都是一群酒囊飯袋,一群飯桶。就是那個南朝的皇帝趙構,也一樣害怕我們,一直想向我們求和稱臣當兒皇帝。但是現在有了這個趙榛,這個百戰百勝的信王,恐怕對我們的南下佔領宋朝的大業有很大的威脅。必須告訴完顏宗望這個信王的厲害,最好調動主力先滅了他。要麼,就逼迫趙構下令讓趙榛會南方,我們假裝同意趙構求和當兒皇帝的願望,讓他殺了趙榛。”
攻打大宋東京那一仗,在座的金軍將帥都參加了。其實在金兵佔領東京時,宋王朝還有不少實力,可以和金人較量。但是趙佶、趙桓自己卻放棄了抵抗。
例如金兵第一次南下之後,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中還有不少城市在為宋廷守城,拒絕金兵的誘降,宋廷卻派官員前往交割,勸他們投降金人,以致激起老百姓的憤怒,把那些勸降的官員活活打死。
在金兵兩次南下的時候,都有將領起兵勤王,願為國家效力,但是宋廷以糧草不足為由,再三勸他們回去,使得他們十分寒心。古今中外,凡是國家有難,臣民願意出力,必得國家嘉獎。
而趙佶趙桓當權的宋廷卻反其道而行之,總是不放心自己人,千方百計把愛**民推出去。他們寧肯相信言而無信的金國侵略者,也不相信自己的臣民。最後是自食其果,自取滅亡。
假如在金兵第二次南下之時,趙佶趙桓父子不是明爭暗鬥,而是和衷共濟,能夠好好商量,就可以留一個人在東京應付局面,另一個人到南方去另立據點。如果東京淪陷,還可以由新據點發號施令。
許多勤王隊伍,還可以奔向新據點,為國立功,把宋廷支援下去。可是,這父子兩人心懷忌憚,都不放心對方,唯恐自己倒了黴,而讓對方佔了便宜,寧肯大家同歸於盡。
趙佶逃到南方的鎮江避難之時,就有在南方另立小朝廷之意。但是趙桓對他很不放心,在把他接回東京之後,實際上已經對他加以軟禁。最後是被金人一鍋端,趙家親王宗室全部被擄,只跑掉一個趙構。趙佶被形勢所迫,禪位而不讓權,趙桓受到他的壓制,雖然一度想振作而受到掣肘,結果一事無成,一敗塗地。
讓金兵主力北上,放棄南下主攻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蒲家奴第二計策地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假裝答應宋朝高宗趙構求和,讓他對付趙榛,坐山觀虎鬥。等到趙構殺掉趙榛或者兩者打得兩敗俱傷之際,再出兵攻宋。如此既毀了信王趙榛的軍隊,又更加削弱了趙構在宋朝民眾中的威信。就如同趙佶趙桓父子明爭暗鬥將宋朝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