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
李一樂雖然不信,但也不抗拒。
真實的體驗了一把舊社會的封建迷信。
程式還挺複雜。
其實李一樂很想問,為什麼不能跟吳冬梅的丈夫葬在一起。
吳冬梅一個人支撐這個家多年,難道到死都不能葬在自己的丈夫身邊。
想想李一樂覺得有些悲哀。
這不是吳冬梅的悲哀,是時代造就的悲劇。
李懷齊他們也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如果李一樂提出這個疑問,可能並不會被接受,還會被質疑。
於是她只能在心底嘆息。
墓地的位置定下來,很快就開始動工。
李家男丁眾多,都不用假手於人,幾兄弟合力就挖出了一個適合的墓坑。
請了專門做法事的人,指路,引路。
兄弟幾人親自抬起了這口,為他們的母親定製的上好棺木。
一點一點的把棺木放進墓坑。
李一樂站在一旁,看著吳冬梅的棺木漸漸沉底。
由李懷齊幾兄弟一起,一鏟一鏟的埋上新鮮的泥土。
直到完全看不見棺木,才算完成。
李一樂在心裡默唸了一句:
晚安,外婆。
今後,家裡再也見不到這個慈祥的老人了。
到這裡,葬禮圓滿結束。
村裡看熱鬧的鄰居都離開了,只剩下李家的人,齊聚在吳冬梅的墓邊,不肯離去。
李懷齊作為家裡的老大,把幾個孩子叫到跟前。
他家的兩個孩子,老二家一個,李淑娟家三個孩子。
老三李懷隆也結婚了,他的孩子才兩歲,老四李懷冬還沒有孩子。
老五李懷強訂婚了,還沒有結婚。
他們家整整七個孩子,齊齊的站在李懷齊面前。
李懷齊說:“你們都是李家的孩子,給奶磕個頭。”
幾個孩子一聲不吭的跪下,最小的李興秀雖然不懂,但是看著哥哥姐姐們跪下,她也跟著跪下。
七個孩子恭敬的在吳冬梅的墓前磕了頭。
一大家子人才慢慢往回走。
一路上沒有一個人說話,臉色都很沉重。
回到家,李一樂習慣性的抬頭看向大門口。
可是那個會衝他們微笑的老人,已經不在了。
請村子裡的人過來吃飯觀禮,家裡的東西都還是亂糟糟的。
葬禮結束後,滿院子的狼藉還是要收拾的。
他們的日子還是要繼續過。
收拾完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了吳冬梅走後的第一頓大桌飯。
李懷齊見大家都情緒低落,於是強打起精神,說:“都精神點,娘不在了,咱們這一家子人還在呢,日子都不過了?”
陳春華也說:“是啊,都好好的,咱們這個家也還要繼續下去。”
李一樂也站了出來,說:“舅舅舅媽們,這些年你們也辛苦了,我以茶代酒,敬你們。”
這一動作惹得大家笑的笑,也有人開始懷疑。
李淑娟說:“一樂,你哪裡學來的這個?你不會是在學校學壞了吧?”
“沒有哦,我是在電視裡看的。”
李一樂成功瓦解了眾人的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