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部分

技術上的領先,又因為工業技術的領先有了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對市場和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使英國不由自主地走向海洋、走向世界霸業,當然,三百年的霸業也讓英國擁有了強大的力量和燦爛的近、現代科學文化。

融合,促進了英國的霸業。而英國的衰落也是因為這個詞。在擁有龐大的殖民地以後,英國文化本來可以更好地傳播到這些地方,可是英國人顯然忽略了“要領導別人,首先就要融合進別人的群體”這個規律。殖民者的心理是統,治階層固有的高傲的心理,殖民者使用的“急功近利”的掠奪手段是英國人最終失去霸業的根源。因為在殖民地,除去軍事高壓和經濟控制手段外,英國人並沒有把殖民地的人融合進自己的體系,對印度來說就是如此!因此,他失去了印度。

龍劍銘清楚這些,也清楚“大”字是會害人的,民族的優越感是會害一個民族的。大中華帝國絕對不能象英國人一樣抱著“大”字不鬆手,帶著優越感去跟世界打交道。而是帶著自己的主動性,帶著自己的誠意和對世界潮流的引導力去融合在世界發展中,最終去實現隱性而長久穩定的霸業!

軍事佔領、掠奪資源、民族壓迫、文化歧視……這些對一個真正要在世界上掌握長久霸權的國家來說是絕對不可取的。

軍事威懾、資源共享、文化交流、民族平等,這是一個掌握了優勢的民族融合其他民族最基本的環境。只有大中華帝國的環抱足夠溫暖,別的弱小民族才樂於投懷送抱,心甘情願被優勢的文化所融合。融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會持續地強大,大中華民族的概念會逐漸成為世界性的概念,最終強大到能夠“和平的”融合掉更大的民族、更強的民族。實質上,那個時候世界上已經沒有絕對的民族、國家概念了,只有主流文化、主流思想的存在。

此時,龍劍銘是拒絕了短視地去扶持德國跟英國繼續戰爭的誘惑,把別人根本就猜度不透的思想運用到了新國際關係的處理上來,為中國的霸業奠定真正的基礎……

第五十一節 反攻佛蘭德

西線戰事的失利幾乎使興登堡、魯登道夫組合下臺,幸虧德軍在對法軍的戰鬥中佔了些便宜,幾乎把法中央集團軍群給打殘了!才得以讓德軍最高統,帥部的人事沒有發生變更。

經歷失敗後的魯登道夫已經意識到,這個戰爭德國沒有能力再拖延多久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才更需要一次漂亮的勝利來贏得和平的機會。而現實是。協約國家首腦們正在倫敦商量著對同盟國要求“無條件投降!”這就使得德軍必須在協約國家的首腦會議拿出決議來之前贏得一次勝利,讓協約國家認清楚——德國還有可能贏得戰爭!

只是,越來越多的證據在表明,中國正在代替英國在協約國家中的地位。而中國的態度無疑是堅決的,正是中國皇帝提出了“國際聯盟”和“無條件投降”這兩個概念。但是魯登道夫本能的覺得,中國人似乎在嚴詞咄咄的同時有意在幫助德國。這種感覺來自他對中國遠征軍的戰力評估的結果,來自土耳其和義大利戰線上的戰事發展。最後,他和德國政治家們終於得到了一個結論:中國在利用德國削弱自己的協約國夥伴。

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分析結果,而協約國軍在6月的調防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中國遠征軍第九師被調遣到了凡爾登。這個調動表面上來看是中國遠征軍西集團軍的各部在補充法軍在前段戰役中的20萬戰力損失,承擔了戰線中段的防禦任務。實際上,這樣地調動使得佛蘭德地區的協約國軍失去了中國軍隊快速增援的可能。而且,佛蘭德地區是協約國軍剛剛攻取的。英軍沒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把該地區的防線經營成難以攻破地堡壘。這就給了德軍一個機會,一個難得的機會。

魯登道夫現在已經害怕對付中國軍隊了。一個輕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