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龍在北京對帝國紅十字會成員以及全國人民的講話。
“國際道義和國際責任”由此紮根在中國人民的腦子裡,民族崛起和世界地位的關係也深深地刺激了為國家強大起來而驕傲的中國人。當然。珍妮的講話更多是代表紅十字會呼籲中國人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抵制德國殘酷的違背國際公義的行為。不過,這番講話卻具有實在的政治意義。首先。皇家的姿態表現出來了,在皇后痛斥德國人之後,珍妮的講話起到了強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對國防軍的影響尤其強烈。
真正上過戰場的軍人對護士、醫生的感情是常人無法理解的。而大中華帝國國防軍的高、中、低階軍官以及骨幹士官幾乎都經歷過戰爭,何況。皇妃本人也是軍人,是軍醫准將。
由此。在中國湧動著一股暗流。一股為國際責任,為帝國利益參戰的暗流。
珍妮的講話不僅僅影響到中國,還深刻影響到美國。美國人本來已經有的那麼一點點情緒被政府有意識地調動起來。再加上這麼一把火,熊熊的參戰熱情立刻高昂起來。而德國蠢笨的外交人員在這個什麼莫名其妙地丟失了一份檔案。檔案證明德國正在扶植墨西哥,並與仇美的墨西哥政府結成了秘密同盟……
1915年12月2日,美國政府國務卿羅伯特·藍辛抵達倫敦。
12月5日。美國締結協約。斷絕了對德外交。8日,美國對德宣戰。
宣戰已經是事實了,但是還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美國地戰爭準備同樣的無力。擁有一億人口的美國。只有17萬陸軍。這個數字還比不上西線一次戰役下來的傷亡人數。實施全國總動員以及配給制是在所難免的,這兩項舉措為後來的美國政治風潮和國內矛盾埋下引導火索。
美國鑑於軍隊並沒有參加大戰的經驗,陸軍軍官們甚至沒有指揮過一次師級規模部隊的演習,所以只匆忙地組建了一個以潘興將軍為司令的司令部先期開往法國,然後再組建新的師團逐次投入歐洲戰場。
美國地參戰雖然還沒有形成在戰場上的實質威脅,但是德國知道美國陸軍的裝備是不遜色於自己的,也知道美國有一億人口、擁有尚未啟動的大工業生產能力構築的龐大戰爭潛力。因此,德軍統帥部在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將軍的主持下。制訂了“處決地”戰役計劃。該計劃要求德軍發動一次足夠讓法國人流乾鮮血的戰役,迫使法國退出戰爭,這樣,英國和美國就無法在歐洲大陸尋找到落腳點。戰役計劃找到了一個地點——凡爾登。德軍將用第5集團軍首先對該地發起攻擊但不試圖佔領它,而是透過逐步增強打擊力來吸引更多地協約國軍隊逐步增援凡爾登,把凡爾登作為一個協約國人力消耗的中心,放幹法國人的血。
這個計劃本身充分考慮到戰線狀態和協約國家軍政首腦心態,也考慮到了德軍和協約國軍相互實力比。
在美國軍隊開到歐洲大陸前,英國和法國絕對不會從目前的戰線上撤退,何況是從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地凡爾登撤退呢?那樣的話,英法就大丟面子了。他們在協約國的主導地位也將動搖。因此,凡爾登協約國必守、必救!而這個要塞目前正突出在德國第5集團軍的當面。是理所應當打擊的目標。
德國擁有重炮的絕對優勢。對於防守者來說,大量的重炮攻擊是毀滅性的。而防守者也不可能一下就在小小地凡爾登放置太多的防禦部隊。只能是輪番上陣,輪番消耗,輪番接受德國重炮的火力打擊。這樣一來,德軍就可以花相對小的代價打斷法國的脊樑!因此,德軍從東線抽調了50萬部隊,集中了幾乎全部的重炮,調集了四個集團軍的龐大隊伍遂行這一戰役任務。在德軍統帥部看來,凡爾登戰役不僅僅是戰役性的,還具有在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