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對不起,我說錯話了。”
“唉,算了,也不怪你。”
看到十幾個退群的訊息,群主終於出現,嘆了一口氣,也沒怪那位朋友,便說道:“華國詩壇早年沒有好的作品出現,人品又有一些爛。此前別人不知道也就算了,秋水先生一出現,卻是徹底的將華國詩壇的劣根性暴露了出來。不過也好,不破不立嘛。現在華國詩壇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華國詩壇,我相信經歷了這一次之後,華國詩壇能夠涅槃重生。”
“群主說得對,不破不立,期待那麼一天。”
“頂群主,我也期待華國詩壇重現輝煌。”
一眾群友紛紛表示支援。只是,內心裡,這一些呆在群裡的詩歌愛好者卻知道,這只不過是說說而已。華國詩壇已經被秋水先生打廢掉了,想要重新站起,恐怕比登天還難。
只是,他們卻不知道。
被打殘的華國詩壇,卻是擁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而這一股力量,來自兩篇序作。
第一篇序寫了一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飛鳥與魚。
故事其實很簡單,他說的是一隻鳥和一隻魚談戀愛。
可是,當他們以為可以長相廝守的時候,飛鳥才發現,鳥就就是鳥,魚就是魚。
鳥的世界是天空。
魚的世界只是深海。
天空與深海永遠是一條無比殘酷的界線。
而最終,這則故事的最後,寫下了一句令人淚奔的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八章: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一首詩歌在前世名為《飛鳥與魚》,作者有人說是泰戈爾,也有人說是張小嫻,同樣還有人說是網友共同創作。但不管作者到底是誰,這一詩都以其無與倫比的魅力,一經發布,便已傳播至華國每一個角落。不管你原來是喜歡詩歌的,還是原來你不喜歡詩歌的。哪怕,你認為《飛鳥與魚》並不是詩歌,而是一句話,但這一句話當中所散發出來的詩意,卻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太他喵的經典了。”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初戀,當時我是多麼的喜歡她,我每天與她都在一邊,她是我的前桌,我只坐在她後面。但是,僅僅只是一桌之隔,真的如詩中所說的一樣,這是最為遙遠的距離。”
“是呀,這一句話恐怕是對於暗戀最為完美的詮釋。”
“哈哈哈,你們這些2貨,這一首詩歌最為經典的又何止是這一句?”
“啊,還有其他寫得也很經典的?”
不是華國詩壇的鐵桿又哪裡會知道《飛鳥與魚》的完整篇,因為《飛鳥與魚》這一篇詩歌實在是太長太長了,所以,在這一首詩歌出現之即,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便將第一句話當成是最為經典的句子並加以傳播。如此,一些看客便想當然的以為這首詩裡面也就這一句話最為經典。但殊不知,《飛鳥與魚》當中開頭第一句只不過是其中寫得還可以的一句話而已。
“當然。”
“當然你妹呀,趕緊的,下一句是什麼?”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不能在風中相依。”
“我靠,一重多唱呀,這一句也經典。”
“給力,這詩寫得太有詩意了,連我這種沒點文化的人都感覺這詩寫得漂亮。”
“別急,還有呢。”
“還有?”
“世界上遙遠的距離不是樹枝無法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