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貂的好轉都是他治療起的作用,事實上他作為心理醫生給女兒的幫助微乎其微。
心理創傷這回事和別的不同,如果病患自己不振作,神仙也拿他沒辦法。心理醫生能幫助病人,但更多是需要病人自身配合並努力的。
女兒第一次主動嘗試進食,是她自主邁出的艱難一步。4歲受了心理重創導致神智遭到破壞,智力變得低下的小女孩,卻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
依靠輸食和輸液存活了一個月的女兒終於想吃飯了,可她剛吃了幾口流食,就立刻嘔吐了出來。
貂穎兒忍著眼淚想讓女兒算了,女兒吐完卻執著地繼續拿起了勺子。
從吃一口吐一次,到吃兩口吐一回。
三口,四口……
正常進食只是她邁出的極其艱難而關鍵的一步。
她開始用紙和筆表達自己的需求,4歲的娃娃基本不會認字,出事前她連自己的名字都只寫得出中間的“小”字,出事後就更加不會了。
但她會畫畫,畫得出人意料地好,至少能讓人從她的畫裡一眼就明白她在表達什麼。
畫她想吃的東西、畫她的各種需求。
玩具、衣服或是想去哪裡玩耍。
出門是她的又一大挑戰。
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個月,沙小貂已經不怎麼會無緣無故發抖,更不會痙攣抽搐,也不會突然暈厥。
女兒復健的每一步,基本都是這個堅強的小娃娃主動邁出的。這讓沙凌既自豪欣慰,又心痛難過。
沙凌發現,女兒雖然極為排斥那些意圖讓她忘記奶奶的催眠治療,卻積極配合了其他的干預療程。
他原以為對4歲孩童催眠無效是因為孩童智力低下,催眠治療無異於對牛彈琴,但其實不盡然。
沙小貂本能抗拒忘記奶奶這件事!
她之所以會持續感到恐慌,是因為她一直在不斷主動回憶那些恐怖的瞬間,無論多害怕她也要不斷回想。
就算不斷地回憶會使她無比痛苦,她也放不下這些回憶,她心底知道奶奶永遠離開了,所以她想抓住那些寶貴的回憶,抓住回憶裡的奶奶,抓住鮮血淋漓中奶奶最後的瞬間。
沙凌在跟女兒以繪畫為方式的溝通中,發現女兒在慢慢接受奶奶“死去”這個事實,而並非逃避,這讓他很震撼。
對於大部分4歲孩童而言,在孩童的世界裡,原本根本不該有“死”、“消亡”、“毀滅”這些概念,但沙小貂明顯非常清楚奶奶發生了什麼事。
在她的恐懼中,滲透著無窮無盡的傷悲。
沙凌用畫詢問過女兒,你為什麼不哭?沙小貂看著爸爸畫的哭泣女孩,茫然地指了指,用紅色的蠟筆塗出一片血色。
一些太過抽象的表達,需要沙凌費盡心思解析,但他的分析不一定準確。
他想,即便是孩子,當悲傷超過了一個閾值,也是會喪失哭泣的本能吧。
下一個艱鉅的治療任務,就是要讓孩子重拾哭泣的本能。這很關鍵。
一個人不能沒有情緒,且要先會哭泣,才能逐漸重新獲得感受快樂的能力。
沙凌不斷調整著治療方案,在貂穎兒的提議下,他們將女兒帶回了女兒和奶奶共同生活的家。
沙小貂抱著奶奶的衣服,流下了事發至今的第一滴淚。
她無聲地落淚,卻害怕淚滴會沾染奶奶的遺物,沉默地放下手裡的遺物,退到臥室門口。
爸爸找到了奶奶的日記本,從最新的那篇日記開始,一篇篇讀給女兒聽。
一篇篇、一本本日記,都是奶奶留給沙小貂的饋贈。事發後的第七個月,沙小貂找回了自己的聲音。
天色將亮,402女生宿舍還亮著暖黃的夜燈,一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