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釋聽見席遠懷對皇帝說:“……微臣年少魯莽,竟不慎玷汙了恩師愛愈性命的典籍,萬死不足以辭其疚。心慌膽怯之際,不知如何應對,任由小師弟承擔過失,實乃平生汙點,多年來愧疚難安……”
子釋想:不過是我把書偷出來給你看,你一邊看一邊吃我分給你的蟹黃包子,看得忘乎所以,滴了兩滴油在上頭。我見你嚇得魂飛魄散差點就要當場自盡,只好替你背了這黑鍋。結果我爹瞧在你的面子上,也就象徵性的甩了兩下篾條兒而已。什麼“平生汙點”,“多年愧疚難安”之類,太誇張了吧?
席遠懷繼續道:“後微臣雙親離世,孑然一身,遂往外郡投親,輾轉奔波,自顧不暇,從此與恩師再無相見之期,未料竟成永訣……”說到這,又哽咽起來。
…… ……
認親大會結束,皇帝頒佈聖旨。
越州彤城太守王元執、守備林蕃、前翰林院大學士李彥成,臨危守義,忠勇捨生,率合城軍民抗擊敵虜,以身殉城,其清操厲節,足以光耀千秋,彪炳史冊……追封王元執為忠信伯,林蕃為忠勇伯,李彥成為忠毅伯,於西京南郊設衣冠冢,建“忠烈祠”,供世人憑弔追思,使烈士忠義之精魂,天地浩然之正氣,長在人心……
敕令翰林院大學士陳孟珏執筆為“忠烈祠”撰寫碑文,工部、禮部共同監督,擇日奠基動土。
子釋和子周齊齊叩頭謝恩。
趙琚道:“謝全,從今往後,你就認祖歸宗改姓謝了,李家取的名字還改不改?”
子周答道:“陛下,養父母及兄長恩同再造,微臣今日方領悟,微臣與胞妹一名全,一名還,一字子周,一字子歸,合為“周全歸還”四字。養父用心良苦,恩深如海,願終身用此名字,以感念李氏父母養育之恩。”
“嗯,這麼說也有道理。”趙琚頷首,又對子釋道,“李免,你父親的爵位,自然由你繼承。空有爵位沒有官職,未免顯得朝廷太小氣——”
子釋連忙表示:“陛下隆恩,小人惶恐。”
趙琚親切道:“你既中過彤城春試案首,有個狀元出身的父親,又教出個狀元出身的弟弟,學問自不待說。翰林院蘭臺令一職,本是陳孟珏兼任,便交給你試試。你的爵位已經比弟弟低了,總不能委屈你官職也比他低。蘭臺令乃是正三品,你兄弟兩個扯高補低,從此齊頭並進罷……”
鳳棲十一年,朝廷給威武將軍謝昇平反,追封爵位,賜襄武侯。如今這爵位順理成章歸子周所有。
等到退朝,已近午時。這一半天好戲連臺,萬歲爺既導且演,十分過癮,心情甚佳。為免一些好不容易逮到皇帝的朝臣糾纏不休,急急的進了後宮,叫安宸通知御膳房,把飯擺到遲妃韓紓的“麗陽宮”,順便告訴她找到謝家後人的好訊息。
子釋被席遠懷拉住,問長問短,不得脫身。
“在下還須陪同舍弟往慶遠侯府拜見侯爺與夫人,席大人……”
“我不是什麼席大人,我是遠懷大哥。小免,你知不知道,當初聽到彤城之戰的訊息,我……”握著子釋的手,眼睛又紅了。就連御史臺的人也是頭一回知道,嚴肅冷峻的右諫議大夫,感情上來這麼容易激動。
這上杆子的大師兄,顯然屬於受人滴水之恩,牢記湧泉相報的厚道型別。子釋雖然覺得無此必要,卻不願唐突對方一片情義。那些悽慘往事被重新勾起,他似乎比自己這個當事人更不堪回首,只好安慰道:“遠懷兄,家父在天之靈,知兄今日成就,一定高興……”
子周也過來見禮。席遠懷在李府走動之時,雙胞胎才兩三歲,跟著夫人在內院,是以並未見過。席大人愛屋及烏,把司文郎好一番誇讚。嘆道:“我早聽說小全是彤城人氏,竟從未往這上頭想過,否則何必等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