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的分類,伏食是命功,就是保有我們後天的生命,祛 病延年使他長存;養性是性功,就是一般學佛所注重的如何 明心見性。所以“御政養性,已寓其中”,在這一篇裡,“御 政”同“養性”的工夫就在伏食裡。如果真能夠做到佛學所 謂六根不漏內伏了,自然明心見性,所以養性與御政的道 理,自然都包括在內。
由天地日月,坎離相交,變成“人”,這是第二重的投 影。在人的生命裡,不叫坎離,換一個名稱叫“性情”。 “性”代表知性,一切有覺知的,佛學的名辭“見聞覺知”, 、能見能聽,能知覺能感覺,這個是性。“情”就是我們後天 的喜怒哀樂,種種的慾望,種種的需要等等。性情交會就是 坎離相交。“此章,言木性金情”,上次已介紹過,在道家的 文化,也就是同醫學文化有關的,肝臟屬木,肺屬金。金木 怎麼相交?我們曉得肝是管人體生產血液的,肺是管呼吸系 統吸進氧氣的。以中醫道理來講,是氣血兩樣如何調伏,自 相交會。氣是氣,血是血,兩個是不同的系統。如果身體後 天的氣血調和了,肝氣寧靜了,妄念不生,而且肺氣也靜止 了,呼吸到達心息相依,甚至到氣住脈停,此時“木性金 情,自相交會,已成伏食之功也”。這樣就有真正生命的把 握,這個丹藥就得到了伏食,吞進去了。工夫做到這一步, 轉化自己的生命,返老還童祛病延年就有把握了。這一篇就 是講這個道理。
“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化為白 液,凝而至堅。”這幾句話上次已經講了一些,現在再加說 明。太陽代表我們的神光,就是思想、精神、見聞覺知之 性,一般也講靈魂、靈性,道家用太陽來形容。“流珠”就 是太陽發的光芒,像寶珠一樣向外放射。因為它是向外放射 的,始終活潑潑的不肯停留,永遠不停放射,凝定不住。我 們的神光思想,也像太陽的流光一樣,不停地放射、消耗。 所以佛家稱為“有漏之因”,就漏失了。怎樣才能夠把神留 住,不放射不亂想呢?只有情緒不亂動,才能凝定,才可以 結丹。“卒得金華”,“金華”是道家創造的名稱,等於一塊 黃金放光所發出的光彩。剛才講金代表肺,也代表了氣,要 想神不散亂,必須把氣血凝定。所以佛家天台宗、密宗或者 其他的法門,注重先由修氣開始,也是有其道理的。
神凝氣住就結丹
這個神容易跑,要想留住這個神不散亂很難,要“卒得 金華”,把這個氣凝住,就是所謂息。修到了息,“轉而相 因”,就是神氣兩個合一了。正統道家的上乘丹法,老前輩 們傳道時,寫一個“些”字,意思是“此二”。哪兩樣呢? 道家所謂結丹成道,只有神、氣二者。什麼是道家的工夫? 什麼是結丹?什麼又是真到伏食的境界呢?神凝氣住就結 丹,很簡單。其他的什麼口訣、花樣、六耳不同傳、點竅等 等,都是下乘丹法,其實只要神凝氣住就做到了。只要神凝 氣住這個基礎建立起來,儘管後天的生命老了,一口氣沒有 斷,仍是有希望的。神凝氣住久了,生命重生,一陽來複, 那個時候“化為白液”,重新起了作用,“凝而至堅”。所謂 “化為白液”就是要先變成華池神水,我們講過呂純陽祖師 《百字銘》,那個境界就是說這個道理。這是原文大概的解
釋,下面朱雲陽真人的分類解釋更清楚。
“此節,言兩物之性情合,而成金丹也。”這節就是講 神、氣二者如何凝結而成丹,先告訴我們理論。“先天之體 為性命,乾坤是也”,先講大的來源,中國儒、道兩家也講 先天后天是分開的。在西洋哲學,先天就是形而上,後天就 是形而下。實際上,形而上、形而下這兩句話也是中國文 化,孔子在《易經“系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 者謂之器”。宇宙萬物沒有開始以前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