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來,關羽地方法雖然是見效快,但是危險性也比較大,很容易被人兩面夾擊,若是在士兵數量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龐統也許會支援關羽一把,但是如今劉備能夠調動實打實地二十萬大軍北伐,二十萬人馬,在三十年前亂世剛起的時候可能算不上什麼,但是在現在,二十萬大軍卻足以讓三國任何一方難以招架。
說起來劉
當中是比較贊成關羽的想法的。但是劉備自己也知一共有三十餘萬人。而若是自己北伐,自然需要留下人來鎮守巴蜀,防備孫權,再加上後勤糧草供應的問題,二十萬人已經接近出兵北伐的極限了,而同樣這二十萬人是劉備自己的家底子,劉備辛辛苦苦好幾十年,就積攢了這點兒人馬,千萬不能夠有所差池,所以劉備覺得,還是穩一點的好,最後劉備同意了諸葛亮的意見。
而這時候,魏延又站了出來,提出給自己五千兵馬,走子午谷偷襲長安。
這時候鎮守長安的依然是夏侯。夏侯是夏侯的兒子,與曹的關係很好。年前的時候夏侯病死,而曹就封夏侯為安西將軍,持節,繼夏侯淵之後都督關中,駐長安。
此時郭淮雖然是雍州刺史,但是手中的權利卻不如夏侯。夏侯都督關中,相當於控制著一個獨立的兵團,而過郭淮只是一州之首,手中實權還是不如夏侯的。畢竟這都督關中軍隊事關重大,放到郭淮一個外姓人手中曹還是不放心的。而夏侯家好歹也是曹家的親族,所以即便是曹知道夏侯能力不如郭淮,還是將兵權交到了夏侯的手中。
魏延認為,夏侯這人全靠父親夏侯的蔭功和跟曹關係良好才能夠登上如今的位置。劉備大軍出山,攻擊隴西,必然將曹的主力調動到了西面,東面的長安就會防備空虛,而這時候如果派一路人馬輕兵簡從,走子午谷突襲長安,只要攻下長安,那麼雍州的戰役也就等於基本結束了。失去了長安,曹魏大軍將面臨著糧草無法供給的問題,到時候說不定還有機會全殲雍州曹軍。
諸葛亮當即提出魏延所說的方法危險性太大了。
不過諸葛亮卻沒有明確的表示反對,只是表示不支援罷了。跟歷史上諸葛亮北伐時候不同,劉備沒有經過夷陵的戰敗,所以此時的劉備家底子還是很豐厚的,五千人馬的損失,劉備是能夠承擔的起的。
相比較起來,這五千人馬的投資所帶來的回報卻是極其豐厚的,若是真的能夠閃擊拿下長安,足以改變整個雍州的戰局,失了長安,雍州的曹兵則無以為繼,那時如果曹軍不撤出關中的話,必然會被劉備全殲。用五千人馬來賭取整個關中,對於現在的劉備來說絕對值。
諸葛亮知道,劉備現在絕對能夠承擔得起五千人馬的損失,而且諸葛亮也知道魏延的提議雖然冒險,但是回報率卻是極大的,所以諸葛亮隨便沒有表示支援,但是卻沒有表示反對。
而龐統則是非常的支援魏延的提議。龐統做事情不如諸葛亮那麼穩重,喜好奇兵制勝。龐統覺得即便是派五千人馬無法攻下長安,但是卻也能夠起到牽制曹軍的作用,如果曹軍將大軍都帶到了隴西,而這時候長安卻遭到進攻,曹軍必然會去回援長安,而這對正在進攻隴西的蜀軍則是一個天賜良機。蜀軍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將戰線向前推進。
劉備的兩大謀士,諸葛亮不反對,龐統表示支援,這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由魏延帶領五千人馬走子午谷,突襲長安城。而因為子午谷小道難行,最先造出來的五千木牛流馬也先讓魏延使用。
發兵路線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又要討論帶多少兵出征的問題。
北伐魏國,對劉備最大的考驗就是後勤的補給。益州雖然盛產糧食,但是蜀道艱難,哪怕是有木牛流馬的輔助,後勤壓力依然非常的大。一個木牛可以運送一名士兵一個月的糧草,而除去路上來回消耗掉的時間,從漢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