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絕。

今日省委辦公廳特別安排了這個環節,恐怕也是有點向常鴻基獻媚的成分在。常鴻基走到談秦的身邊,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順手取過了自己常用的極品熊毫,在硯臺上輕蘸了一下,點了點頭。談秦知道自己方才磨墨恰到好處,讓常鴻基感到滿意。

談秦依稀記得當年爺酒後之言,磨墨要輕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硯上垂直地打圈兒,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寧少勿多,磨濃了,加水再磨濃。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熱水。墨要磨得濃淡適中,不要太濃或太淡。

常鴻基一邊揮毫,一邊低聲與談秦道:“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鐵硯始堪珍。”談秦卻是知道常鴻基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將自己磨墨的功底看了出來。方才常鴻基口中之言,乃是書法大師高二適先生的詩句,其中真意,為道出磨墨能培養人的耐心,鍛鍊人毅力的豐富內涵。墨要磨濃,這“濃”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濃了,稠如泥漿,膠住了筆,難以寫字;太稀,墨水滲透太快,筆跡會在紙上洇出一大圈水漬影,使筆畫模糊不清。而談秦這一,墨濃適中,筆潤圓滑,常鴻基下筆之後,竟然有種淋漓暢快之感,心之所至,信馬由韁。

不過讓人驚奇的是,常鴻基寫了三個字“筆、墨、金”之後,最後一字卻是不再下筆,將筆交給了談秦。

談秦拿著熊毫,有點吃驚,因為沒有想到常鴻基竟然將最後一個字交給自己來寫。這一個字如同有千斤之中,竟然一瞬間讓談秦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

練字講求一個酣暢淋漓,揮灑寫意,如果是一個人自己揮毫過程之中,有點坎坷,恐怕這字寫出來,都不甚好看,但是如今常鴻基將最後一個字交給談秦來寫,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弄得不好,便是狗尾續貂。場上都是一些有名望的人,至少有一成的人能夠有判斷書法的好壞。

談秦苦笑。

第九卷 影 19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二)

小封推每日五更(今日第3更)!求收藏!書友群:15222o78o,龍圖與妹紙同居的日子,廣收人馬。

——————

談秦識得常鴻基的筆法傳承之處,乃是源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無礙居士米芾,書法特點講求意趣和個性。米芾當年練字的過程中,先習顏真卿,後習歐陽詢,所以在書法一脈上,談秦還是能夠感受到一些熟悉感。

但是常鴻基這字想要續下去卻是有幾個難處。第一,常鴻基每個字都融入自己的心境,為官三十多年,每一個字當中醞釀著深深的處事哲學之道。例如一個筆字,在談秦眼前卻變成了一條騰龍之圖,大氣磅礴,竹字部橫於天際,偏旁“毛”字順滑之勢,下襬雲湧。談秦越看越心境,一個字之內竟然蘊藏著滔天的氣概。這種氣場,比之武者身上的氣息,有所不同,但是卻是一樣的讓人心驚動魄。

談秦也終於知道為何為官者都喜歡練字,字如心聲,在傳達一個指令或者批文的過程中,如果你的字型沒有足夠的力量,根本沒有辦法讓下級官員能夠深刻的感受到你內心的精神狀態。

政府的檔案,通常領導指揮批註姓名,比較聰明的人往往從姓名中能讀出上位者的心裡狀態。如果這個字寫得義正言辭,方方正正,那就代表著這件事情必須要嚴肅處理,如果姓名寫得有點飄逸,甚或有些筆畫都不清晰,那就代表著這件事情可以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如果根本不寫姓名,只是在呈報領導姓名處勾了一個圈,旁邊標註了一個已閱,那就說明這件事,領導已經知道了,辦或者不辦,交給那些有著判斷的其他領導去處理,自己這邊沒有意見。

常鴻基的字已經透過數十年的官場生涯修煉到了一種極高的境界,每個字都能代表著他心靈的狀態,如果讓談秦續寫最後一個融字的話,想要凝練出那種厚重拙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