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我恰好知道一個例子,就是在東晉初期,有一支氐族人,嗯,就是淝水之戰那位前秦皇帝苻堅的同族,就曾經割據巴蜀,建立成漢國……如果我們攻佔遼東,端掉滿人老巢的結果,居然只是讓大清帝國搬家到江南建立起來的話,那感覺可真是太古怪了!應該說八旗的生命力太強悍,還是說明朝人的戰鬥力太撲街呢?”
“……嗯,考慮到明朝江南士大夫的奇葩程度,清廷在南京立國成功這樣的事情。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呵呵,但這樣也太可笑了吧!簡直比羅馬帝國搬到希臘人的地盤上延續國祚還要惡搞啊!”
那位東岸共和國的公務員略一思索,不由得笑了起來,“……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似乎也沒什麼不好!有對比才有進步,有殺戮才有流民嘛!沒有滿清八旗製造的屍山血海,哪能襯托出咱們的寬厚仁慈?反正不管是八旗韃子,還是地主士紳,都是需要剷除的物件。只有從流民培養起來的歸化民,才是可以依靠的基本盤。如果清軍真的能夠把江南燒成一片白地,那麼製造出來的流民就足夠咱們征服美洲啦!”
對於上述這種毫無人性和仁慈的殘酷說法,在座的其餘眾人幾乎都是倒抽一口涼氣。
確實,對於準備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穿越者來說,文風昌盛、物華天寶的江南水鄉,其實反倒是一塊難以消化的硬骨頭。雖然這裡有著大量的人口,卻從思想到人身上都被那些地主縉紳嚴密控制。穿越者無論是想要進行大規模移民,還是想要在江南本地進行現代化建設,都需要把這些舊時代的讀書人剷除乾淨!
或者說,無論是解放勞動力還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穿越者都需要剷除整個地主縉紳階層及其存在的土壤,兩者之間的矛盾根本不可調和。而利用滿清韃子的屠刀來剷除江南士紳,也的確是一種比較省事並且能避免染髒自己的手的辦法。但問題是,這樣一來,在江南會因此死去的人,就太多太多了……
於是,在片刻之後,就有人提出了異議,“……你這難道是希望讓江南被打爛嗎?如果真的弄成了這樣,那這片土地就鐵定要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多少年積累的華夏文化遺產,全都會蕩然無存了啊”
第482章 、為淵驅魚(中)
第一百七十三章、為淵驅魚(中)
“……文化遺產?你是說四書五經、八股文、詩詞歌賦?那些讀書人裝腔作勢的風雅玩意兒?”
那位東岸共和國的公務員對此嗤之以鼻,“……如果是書籍古董之類的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倒是不介意蓋個博物館,把它們收藏起來。如果是歌舞之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拍攝成錄影或者記錄成文字來儲存。可這些活著的酸腐文人,有誰會願意把他們當大爺來伺候啊?人家可是文曲星下凡,一個個高傲得不得了。即使給他們再優厚的待遇,他們也只會認為是理所當然,沒有半點感恩之心。
對於一個現代化政權來說,這些只會背幾本書就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傳統儒生,只代表著麻煩和累贅。那些之乎者也、周禮尚書之類的玩意兒,在弱肉強食、列國爭霸的新大陸有什麼用場?
當然,如果他們跟現代的那些寫手一樣,只是滿足於寫點東西賺稿費,那倒也沒什麼。但問題是,這些封建王朝的文人,其實都把自己當成了政治家,真心以為憑著幾篇狗屁不通的破文章,就該手握大權,治理萬民!可真要讓他們當了官,又會怎麼樣呢?哼哼,一個個都是應付一下公務,然後專心貪汙和搞破壞!在前年的時候,我們東岸共和國因為短時間內突然引入的移民太多,有文化的鄉鎮官員不夠,就試著讓幾個明朝舉人當了邊境新設殖民市鎮的鎮長,結果這幫人非但不肯好好辦事,反而既蔑視法律,又鄙視軍人,不僅大肆貪汙**,還三天兩頭帶人鬧事,反對國家的“先軍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