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問題。
“可是千夏小姐,我覺得!我覺得憑藉我們手上的資源,完全可以拼一把,不依靠松下方面,建立我們的基站網路!”
“誰知道呢。”豐田千夏慘然一笑,揮了揮手。
第1125章:兩個老狐狸!
松下電子。也就是傳說中的panasonic。
這家日本的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分社,員工總數超過二十九萬人。其中在中華的部分,就有正式員工五萬多人。在2001年,這家企業的全年的銷售總額為610多億美元,為世界製造業500強的第26名。
這個企業和豐田差不多,對於日本來說,它幾乎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為什麼要說是幾乎呢?
因為豐田在全球汽車市場上仍舊堅挺,但是松下電子,已經走向了發展的下坡路。
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立了這家頗具傳奇去的企業,幾十年間發展品牌產品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從而享譽全球。
這家企業品牌曾經躍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輝煌之時,在以電子工業名聞天下的日本,被民眾們成為日本的代表標籤。
但是在近些年,這個跨國公司有點兒慘。
先是為了配合其電池業務的戰略性佈局併購三洋機電,之後因為併購出現問題,導致損益崩盤,從預期盈利五百億日元爆降到了虧損七千多億日元。
由於虧損嚴重,全球主要信用評級機構把松下的評級下調兩級至bb。也就是傳說中的垃圾級,這一信用等級的調整,對松下的發展相當不利。
再之後,就是頻繁出現的質量,誤導消費者等問題,將這個“準百年”企業積攢下來的口碑和聲望,正在一步步的拖垮。
若非靠著之前的一些主業撐著,再加上松下瞄準了電池這一塊可以說是傳統,又可以說是創新的業務板塊,怕是松下這個品牌就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場合之中。
松下最初的一個跟頭,就是栽倒在了電池電機這一塊。併購三洋電機這樣同樣雄極一時的企業,便可以窺探出其野心的一二。
雖然近些年松下其他的業務做得中規中矩,或者說是稀鬆平常,但是在投入了巨大資源的電池板塊上,松下還是頗有建樹的。
不論是常用與日本小電器上面的充電電池,還是大型伺伺服器配套用的ups電池,亦或者是手機電池,甚至是目前正在炒的沸沸揚揚的汽車電池,松下旗下的產品,都可以說是在一眾競爭產品之中穩坐上游。
特別是汽車電池這一塊,更是松下在目前以及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
作為新開拓的,溢價能力最高的,發展最為廣闊的一個業務板塊,汽車電池和電動汽車動力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了松下目前擺脫困局,甚至是重回輝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向豐田方面丟擲橄欖枝共同開拓中華市場,便是松下方面想重回巔峰,挽回公司頹局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對電動車領域的進軍,豐田不是第一個。
松下集團投資的第一個企業,是tsl。但是現在tsl依舊有了大廈將傾之勢,如果想在這個領域內找一個可以助推松下這個已經跌落的火箭的目標,那麼同源同宗的豐田,便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兩家企業一直以來都有著深度合作。但是因為豐田方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理念,一直執拗的沿著氫燃料方向發展,所以跟在汽車電池和充電技術上下苦工的松下,一直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但是隨著tsl在中華市場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上屢屢敗退,而豐田千夏領導的豐田電動部大動作頻出,讓松下方面意識到了一個全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