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羅斯福與丘吉爾在華盛頓也在召開阿卡迪亞會議,正在對盟國在全球的總戰略作出規劃,確立歐洲戰場為重心。
重慶風波引起了美國的不安。
美國人再清醒不過的看到中國戰場能有力地吸引和牽制住日軍,大大減輕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中英關係的不睦,會損害美國的重大戰略利益。所以在這次會議上,美國建議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在越南、泰國和緬甸的盟國軍隊也統由蔣介石指揮,並在重慶設立一個聯合計劃參謀團。這樣可使中國在總戰略中發揮作用。
丘吉爾大為不滿,認為美國對中國在全面戰爭中所能作出的貢獻未免估計過高,只同意中國戰區包括中國大陸和越南、泰國。他還高傲的宣稱自己當英國首相不是來給大英帝國送葬的,而是要充分維護她的利益。
羅斯福對他的態度十分惱火:自己在緬甸戰場雖然自顧不暇,卻又不願讓中國人插手緬甸事務,英國人實在短視和自私!
羅斯福清楚,中國人的參戰,不僅對亞洲戰局至關重要,對在歐洲巳經焦頭爛額的英國也很重要,只要拉著中國人在亞洲堅持抗戰,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對付德國人。作出這樣的安排對於盟國不論是在戰時還是在戰後都是有利的:蔣介石不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指揮權,因為在中國沒有盟軍可以指揮,在泰越地區盟軍亦無作戰計劃,這不過是個榮耀的虛銜。
於是,羅斯福不顧丘吉爾的不滿,邀請中國為聯合國“共同宣言”的發起國之一,與美英蘇共同領銜。
1942年1月1日,26個同盟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根據美國的意見和安排,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列於美、英、蘇之後,在宣言上領銜簽名。宣言約定“加盟諸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之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表明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蔣介石對羅斯福總統 “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興奮不巳,1942年12月29日,蔣介石接到了羅斯福的一封加急密電:
()好看的txt電子書
“致蔣介石將軍閣下:
中國為保證在對敵鬥爭中有效平等合作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在西南太平洋地區應有一個最高領導人來掌握英國、荷蘭、美國的軍力。這就適當地顯現出對中國地區的聯合軍力該有個相應的領導者。在這個地區我們建議開始時應包括泰國和印度*半島這些聯合軍力容易進入的地方。在英國、荷蘭政府的代表同意下,我希望由您來承擔指揮現在或將來在中國國內的聯合軍力。
按我們的想法,為使這樣的領導有效,應該馬上成立一個聯合計劃組,成員來自英國、荷蘭、美國、中國政府。如果您認為是可行的,而且蘇聯同意,那麼再好不過……此舉足使中國戰區與聯合聯代表也應該包括在內。這些人應該在您的最高領導之下。西南太平洋及英國在印度軍力的領導者都應該與您總部有最密切的聯絡。有一個聯絡官系統聯絡三個總部是最理想的。
這個安排將使您的計劃和影響力在指導各總部的戰略中發揮作用。您在這方面的觀點我非常欣賞。
富蘭克林?D?羅斯福”
接到美國總統的密電,面對羅斯福的“商榷”,蔣委員長興高采烈地接受了。
昔日還是一貧弱之國的委員長,一夜之間成了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心情的確有春風得意之感。他請派一名得到羅斯福充分信任的美軍將領出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俾得聯合作戰之實效”。
“俾得聯合作戰之實效”這樣一句充滿了東方人的智慧與玄機的語言,後來的事實證明羅斯福和他的幕僚們要想準確無誤地理解它的豐富內涵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
中國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