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全天下搜尋玉石的訊息鬧得沸沸揚揚,連正患病在家休養的張承業也聽到了風聲。張承業又急又氣,拖著病體,連夜進宮求見李存勖。張承業痛心疾首地說:&ldo;想先王起兵以來,沒有一天不是為了大唐社稷奔波勞頓,徵討叛逆。所以老奴雖然不才,才會厚著臉皮跟隨先王左右,為先王做事,一心想的都是恢復大唐江山。而現在,河北才剛剛平定,中原仍然在朱全忠一脈手裡,大王卻要急於登基稱帝!訊息一出,天下豪傑又會如何看待大王?&rdo;李存勖聽著張承業一口一個先王,總是搬出老祖宗來訓斥自己,心中頓時火冒三丈,一張大臉早已氣得煞白。
張承業卻不管不顧,繼續說:&ldo;大王應該先蕩平偽梁,為兩位冤死的皇帝報仇雪恨,然後尋訪李唐後人,擁戴他登上皇位,恢復大唐。然後南征南吳,西討蜀地,掃清四海,再造盛世,那才是成千秋功業,流芳百世的做法啊!請大王三思!&rdo;張承業說完,不住地叩頭,把地板撞得咚咚直響。
李存勖幾乎暴跳如雷。但他想起那一夜跟張承業鬧翻之後自己被母親呵斥的情景。要是又把這老頭子惹急了,跑到母親面前哭訴一番,豈不是要壞了大事?李存勖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抑住火氣,冷冷地說:&ldo;我也不願意這樣。但現在除了你,上下官員都要我登基,我也沒辦法!&rdo;說完,拂袖而去。
張承業跪了良久,終於顫顫巍巍地從地上站起來。他只覺得血氣翻湧,頭暈目眩,抱住一根柱子,哇的吐了一口鮮血。那灘血在地上慢慢散開,就像是在嘲笑他。想他半生盡心竭力,先輔李克用,再佐李存勖,都只為了報答皇恩,恢復大唐。沒想到,自己已年逾古稀之際,命運竟然跟他開了這麼大的玩笑,要讓他看著畢生追求的夢想在面前破滅。他慘然一笑,兩行濁淚奔流而出。不久,張承業病死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
李存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登基稱帝的迷夢中。他當然清楚,並不是所有人會擁戴他當皇帝,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心懷叵測的敵人並不只有死對頭後梁,一場有預謀的叛亂正在他的肘腋之下迅速發酵。
鎮州那個小小的趙王國,曾經改變了天下格局。二十年前,正是因為趙國王王鎔突然叛梁,導致朱溫傾舉國之師徵討,而後爆發了柏鄉之戰。那一戰,李存勖大獲全勝,最終成為梁晉之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爾後,後梁一蹶不振,李存勖則乘勢北滅幽燕,吞併河北,一躍成為天下新霸。有了李存勖這顆大樹,王鎔高枕無憂,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享樂遊玩中。和所有奢侈享樂的帝王一樣,窮奢極欲之後,他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把這神仙般的生活變成永恆。於是,趙國國王把他的國家丟給了最寵信的宦官和部將,自己則整日和一群道士混在一起,煉丹雲遊,過起了閒雲野鶴的日子。趙國群龍無首,各路陰謀家爭先登場,都巴不得在這場權力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宦官石希蒙與大將李宏規、李藹等人爭鬥幾近白熱化。
921年正月,王鎔又跑到西山王母祠遊歷拜祭,盡興而回。到了山下,玩得精疲力盡的王鎔準備回鎮州休息,石希蒙千方百計,極力拖延阻止。李宏規乘機對王鎔說:&ldo;大王已經出遊在外一個多月,留下一座空城,如果有人圖謀不軌,乘機奪了鎮州,那就大禍臨頭了!&rdo;王鎔一聽,不禁打了個激靈。這麼多年他早已玩得忘乎所以,現在忽然聽李宏規這麼一提醒,頓覺後怕,急忙傳令連夜回城。
石希蒙知道李宏規在背後搗鬼,心裡氣不過,又跑到王鎔跟前說李弘規的壞話,要求王鎔千萬不能聽信挑撥,匆忙回城。王鎔本來就是個沒主意人,聽了自己寵臣的話,牆頭草本性再次暴露,猶豫了半天,最後決定繼續行程,取消回城。
訊息一出,李弘規暴跳如雷,他立即帶兵衝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