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有節儉的傳統,而是社會保障不完善,有太多後顧之憂。節儉並不是人的天性,是窮而有憂造成的。醫療、教育、養老都需要太多的錢,而且,我們生活在一個轉型社會中,不確定性太多了。許多人不敢想今日的窮人明天會如何有錢,更多想的是今日的中產,明天會如何下崗。但是社會保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大躍進”地實現。

由此看來,消費不足是一個“慢性病”,要透過長期努力才能改善,現在困難來了,病急亂投醫,就會開出一些看似有效,實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藥方。補貼就是這些藥方中的一個。

無論是直接發錢也好,給各種消費以補貼也好,其刺激消費的作用極為有限。比如直接發錢。如果人人有份,不能改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狀況:有錢的拿了補貼的錢,不消費;沒錢的拿了錢,即使消費,也是杯水車薪。如果是消費補貼,比如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給補貼,充其量也才70億,能拉動多少消費呢?

用補貼的方法,不僅沒有多大用,還有一些不利的作用。正如吃一劑藥,醫病的作用不大,副作用卻甚為嚴重。

一是形成資源浪費。家電也好,汽車也好,都有使用年限。還沒有到報廢期就強制報廢豈不是一種浪費嗎?這種浪費式的消費,永遠都不能採取。為了一時的增長率而刺激這種浪費,違背了科學發展觀。我們提倡消費,但絕不能提倡浪費。無論我們的物質有多豐富,也要牢記“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的教導。

二是形成這些企業生產過剩,又是另一種資源浪費的形式。家電、汽車銷路不好,根本原因還在於生產能力大於有效的社會需求。危機是一個訊號,告訴你供大於求了。正確的方法不是想辦法擴大需求,而是縮小生產能力。市場經濟之下,這一過程是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淘汰一批效率低的企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調結構”的內容之一。用補貼的方法擴大需求,保持甚至擴大原有的生產能力,保留下來一批本該淘汰的低效率企業,這從長期來說,對經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補貼家電、汽車消費,在一時也許可以緩解這些行業的危機,讓它能苟延殘喘下去,但以後還會出現更大的危機。制定政策絕不能如此目光短淺。這就如同一個笑話講的,外科醫生用機器擠壓的方法治療駝背,只問背能否直起來,不管病人死活一樣。

更為重要的是以補貼刺激需求違背了公平的原則。那些低收入的人,維持溫飽尚且不易,補貼再多,也沒有錢去更新家電,至於汽車更是想也沒想過,何況更新?這70億的貼補全由高收入者享用了,而這些人本來就“不差錢”。把稅收的錢用來補貼富人,哪一個政府會這樣做?這個社會本來就因為收入差距大而引起了不和諧。這樣的補貼豈不擴大了這種差距,加劇了不和諧嗎?

其實這種補貼的做法在操作層面上也頗為不易,已實行的補貼家電下鄉已經引起了許多問題,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再補貼家電、汽車以舊換新,豈不是要擴大這種*嗎?這種補貼有利於那些本來不該幫助的企業和已有家電、汽車的富人,而對消費沒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反而擴大了社會上的貧富差距。這種不管手段如何,只想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符合科學發展觀嗎?

當然,在經濟遇到困難時,政府還是應該拿出點錢來刺激消費的,不過不是這種補貼的形式,而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經濟困難時,遭受打擊最大的不是企業,不是中高收入者,而是這些低收入者。他們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收入也僅能維持溫飽而已,一旦經濟困難,下崗失業的是他們,甚至連維持溫飽都成為奢望。解決這些人的燃眉之急是以人為本原則的體現,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最有效手段。把補貼那些有錢人換家電買汽車的錢用來直接補貼這些低收入者才是人間正道。而且操作起來也容易: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