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淨化”,而“淨化”的核心就是“剃髮易服”--如果想要直接在髡人的手下吃飯,“淨化”是必須的條件。一路行來,不論是髡賊的官府、保甲、商鋪還是作坊……裡面從上到下各色人等都是如此,與關外建奴那些留金錢鼠尾的“包衣奴才”倒是頗有類似之處——同樣要剃髮易服。“剃髮易服”之後的百姓,被髡人稱為“歸化民”,這個名詞讓徐霞客聽得很不舒服:“歸化”?什麼“歸化”?爾等莫非是把我天朝子民當成蠻夷了麼?!到底誰才是海外蠻夷啊?!!

不過,瓊州的髡人畢竟要比關外建奴仁厚一些,對於不是直接在他們手底下掙飯吃的普通百姓,看樣子倒是悉聽尊便,沒有關外建奴“留髮不留頭”的兇殘嚴令,所以大街上剃髮易服的歸化民固然不少,留著大明衣冠的百姓也還有很多,但這樣也已經很可怕了——如今距離“澳洲人”登岸才短短几年啊!

而且,以徐霞客的所見所聞,他從來沒聽說過有大明百姓願意主動出關去給女真人當奴才的,所以建奴基本上都要靠侵入中原、擄掠人口來補充勞動力,即使這樣,遼東漢民依然連年逃亡個不停。

但在臨高這邊,分明並沒有受到什麼逼迫,每天主動前來投奔“澳洲首長”的外地窮苦百姓卻依然是絡繹不絕。街上行人無論是髡人裝束的,還是留著大明衣冠的,面容氣色都很是不錯,從來沒有見到那種鶉衣百結的極窮苦之人——顯然不同於江南那邊縉紳富商窮奢極欲、紙醉金迷,貧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劇烈反差。在臨高這裡,富戶的享用固然不錯,即使是普通百姓的日子也很是過得去。

面對著這樣“人心歸髡”的局面,徐霞客不禁喟然長嘆:這瓊州一府,看來已然不再為大明所有了!

奇怪的是,面對這個現實,他居然很是心平氣和,幾乎沒有聽聞遼東全境陷落,後金兵臨帝都之時的憂憤和悲痛。最起碼,這些澳洲髡人還自稱是華夏苗裔,沒有視百姓如奴僕豬狗一般,還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實事。老百姓在髡人的統治下過的日子,比在遼東建奴的治下要好得多――甚至比在大明治下的絕大部分地區也好得多,大明朝廷對它的百姓同樣毫不仁慈。官吏縉紳只知道自己的榮華富貴,對百姓的死活和疆土的淪喪毫不在意。所以才會有這許多拖家帶口的百姓來到臨高,因為他們已經被貧困和飢餓折磨的失去了膽小謹慎,願意去任何一個能夠許諾他們吃飽飯的地方,而臨高的澳洲人顯然是做到了這一條!

但要說徐霞客對於“澳洲人”的強勢崛起並無什麼芥蒂,那倒也並非如此——比如說,在昨日參觀過澳洲人的學校之後,徐霞客就對其很是不解和詬病……想到這裡,他忍不住放下了碗筷,從袖子裡摸出了一本因為翻閱過多而已經有些破損和汙漬的《髡事指錄》,再次翻到了《髡人治學》一節:

“……髡人雖自澳洲來,其先宋室孑遺也。雖處荒蠻,未忘根本,亦有詩書經史。然久在化外,文氣薄弱,受諸夷沾染,道統漸疏。是故文字雖如華夏,獨書寫多以俗體,行文俚俗,文告亦然。

髡人據臨高,並辦學校,其之辦學,獨收貧戶子女,從者勿須束脩,且給衣食,故貧家多樂附學也。其學也,不教詩書典籍,以識字為先,而後及術數之學,澳洲秘術之本也。稍長,則教之以諸雜學,稱物理、化學。子書經史,反成別種,稍稍涉獵而已。如是學成結業,稱畢業。

髡人無科舉,亦不重文字,學子畢業即用為假髡,供其驅使奔走,其自幼耳濡目染,皆澳洲學也,言行與真髡無異,較之尋常假髡,尤為得力,髡人所置官吏,亦多出其中。故入其學者先多為貧戶,後則縉紳富商皆有入學,至有士子棄學就髡者……”

總的來說,對於“澳洲人”的學校,民間有著兩種截然對立的看法:庶民百姓對於既懂農業又知工商還會打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