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通脹破土而出,日用品價格一飛沖天——從這時開始,北京城裡的一兩銀子再也買不到一石米了。

由於此時市面上的白銀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商品數量,所以一根小小的導火索就引爆了整個帝國經濟體系。這一過度的市場反應很快引起了大範圍的恐慌,整個市面上的所有貨物,從糧食到布匹,從土地到房屋,都開始了全面的價格上漲。而這又進一步刺激了那些手裡屯著白銀的人——銀子不值錢了!怎麼辦?當然是火速拋售脫手,囤積糧食布匹之類的消費品,結果就是進一步的惡性迴圈,使得銀價愈發往下掉!

在天啟年間,由於帝國朝政還能勉強運轉,所以惡性通貨膨脹雖已開始,但漲價速度還不算很快。

等到了戰火紛飛、大旱連年的崇禎年間,因為肆虐於內地的流寇和天災進一步破壞了農業生產,而社會秩序的混亂又迫使人們紛紛開始囤積物資,曾經沉睡在地窖裡的白銀大批流入市面,參與交易,結果就導致市場上的商品缺口越來越大,各種物價自然火箭般飛速上揚,一石米賣五兩銀子都是常事了。

如果是在現代社會,面對這種可怕的情況,政府就要動用戰略物資儲備庫來平抑物價了。問題是,明末的朝廷官倉早已被貪汙了個精光,崇禎皇帝手裡根本沒有這樣的物資儲備。所以他在宮裡只覺得越發錢下面就越缺錢。面對這種情況,哪怕手裡的錢再多,也會給得心裡發毛,更別提他手裡其實沒幾個錢呢?

於是,崇禎皇帝不斷地催徵更多白銀,還多次責怪地方官府在催餉方面辦事不力。可身居九重的他並不知道,在農業生產力急速倒退,糧食產量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越是撥發更多的白銀,物價就越是暴漲,銀子就越是顯得缺乏,朝廷發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市場漲價的速度——這跟蔣委員長印金圓券發軍餉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崇禎元年,每年三百萬兩銀子買到的物資,或許可以在遼東維持十幾萬大軍連續征戰,但等到崇禎末年的時候,由於物價暴漲的緣故,每年五百萬兩銀子可能都不夠區區三四萬關寧軍餬口了。

不要以為白銀就不會貶值,事實上,在明朝晚期,白銀的購買力堅挺程度還不如二十一世紀的人民幣!

※※※※※※※※※※※※※※※※※※※※※※※※※

而在這個時空的南京永和帝小朝廷治下,江南市場上的物資供求情況,也同樣處於急速惡化之中。

沒辦法,雖然眼下的江南並未遭災,但無論是蔓延在江北的戰火,還是二帝對峙的天下局勢,在百姓心目中都意味著社會秩序的崩潰,以及戰亂的即將來臨。而隨著四面八方的戰火陸續燃起,江南水鄉又成了人們心目中最後的避風港和救生艇,不知多少人正在紛紛攘攘地湧入這片最後的淨土,完全沒考慮到這片狹小的土地是否承受得住——從江北逃亡過來的大批難民,給這座城市營造出了末日前的繁榮。

——這些逃難的人們雖然背井離鄉,但身上多半都帶著一些錢財。在抵達南京之後,他們需要食物充飢,需要房屋居住,生病了也需要藥品。而這一切最基本的必需品,都得用他們身上攜帶的財貨來換取。如果錢用光了,他們就得以最低廉的價格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或者去偷摸拐騙,猶如後世的非法移民一般。

於是,隨著大批外地人口的湧入,如今南京的市面上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治安迅速崩壞,市場交易旺盛,日常消費品價格節節攀升。而急劇加速的通貨膨脹,又反過來使得江南的民間爆發了恐慌,往日裡恨不得攢在床上每天親上幾口的銀子,現在燙手得要命,每個人都急著把積攢的白銀變成布匹、糧食、食鹽和任何日常消費品……結果就是多達數億兩的江南民間藏銀,也跟著噴湧而出。

——猶如蘇聯解體的時候一樣,江淮地區的戰火肆虐和南京朝廷的擁立新帝,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