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生態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模式,關注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
產業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是生態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生態城市最直接的訴求就是發展生態經濟產業,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產業。
綱舉目張,在這樣的戰略思路指引下,無論是去審視生態城市的各項指標,還是去指導生態城市的空間設計,都能夠成竹在胸。無論是做規劃設計的公司,還是最後評審方案的政府官員,都能夠做到有章可循。再多的創意,也不至於跑題,再多的想法和設計,也不至於混淆了本意。
圍繞著這一戰略思路,我們對曹妃甸生態城的戰略定位、功能定位以及空間和產業定位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方案得到了委託方的高度評價,並且按照這一思路在和規劃設計公司一起進行新一輪的規劃調整。
戰略思路——以生態經濟為綱
生態城市從廣義上講,是在人類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係,是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狹義地講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生態城市”概念是在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經出現,就立刻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關於“生態城市”概念眾說紛紜,至今還沒有公認的確切的定義。
城市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正是因為人們過於強調某一些方面,才導致了這個複雜系統的失衡,最後導致城市發展的種種問題。“生態城市”的提出正是要把那些人們以前忽視的關係重新納入到城市發展的考慮之中。
不同階段的人們對於城市發展有著不同的要求,同樣,在建設生態城市的時候也會針對前一階段城市發展的偏頗進行不同側重的糾正。按照發達國家打造生態城市的方式,或者從交通導向,或者從降低能耗的角度切入,都沒有把生態經濟的發展放在最為顯著的位置上,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經濟已經進入到平穩發展階段。而在中國,正處於上升期的城市需要強有力的經濟增長的支援,不解決好自身生態經濟增長的問題,生態城市的建設就堅持不下去。在生態城市建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中,這是最主要的核心問題。
中關村已死?(1)
創新是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這一點毫無疑問,問題只在於要如何才能培育出適宜創新的土壤,使得新的思路、產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當全世界的人們談論這樣的創新環境時,心中想到的都是矽谷,他們希望以各種方式複製矽谷模式,於是英國打造“矽沼”,中國設立各種各樣的高新區。
然而並非冠以“矽谷”之名,就能行矽谷之實。矽谷的外在形態容易學習,容易複製,但是“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即便與矽谷相距不過數百公里的波士頓128公路美國波士頓128公路:128公路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一條半環形公路,修建於1951年,距波士頓市區約16公里。128公路沿線兩側聚集了數以千計的從事高技術研究、發展和生產的機構和公司,成為128公路高技術區,是世界知名的電子工業中心。地區都沒有學好矽谷,中國的高新區又有怎樣的底氣說自己可以成為矽谷?
作為中國高新區代表的中關村建區已經超過20年。對於中關村的探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派以寫作《中關村的新革命》的新華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