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軍的規矩。不斷有各支部隊的傳令兵小跑著進來,他們總是來到劉厚和郭攸之面前並腿立正,行了個軍禮後大聲報告:
“報告,xx師xx團xx營佔領了xx門,傷亡xx人,俘虜xx人,擊斃敵人xx人……,請指示下一步的行動。”
聽到這裡,沙盤邊上兩個參謀就會將代表hong軍的紅旗插到剛佔領的地方,將原來插在這裡的綠旗拿走。同時,他們還會在一張地圖上做出標註。
地圖上的標註就詳細多了,在這裡不但是變更旗幟的顏色,還要寫上各支部隊的番號和人數。這樣一來,那支部隊去到那裡,還剩多少人就一目瞭然了。
“報告,第二師是三團和第一師二團到達少城咸陽門,這裡的守將馮景不肯投降,隨軍的大司農丞王大人上前勸降無果,團長命某過來請示陛下,可否再派個官員去勸降。”這時候,又有一名傳令兵進入帥帳請示。
他所說的大司農丞是大司農的副手,秩俸千石;掌財政收支的統計財會事。這個官職大概相當於後世的戶部侍郎,算是個不小的官了。
劉厚看向郭攸之,並對他點了點頭,郭攸之會意,起身快步走出帥帳,出了帥帳後,他沒走多遠就進入了離帥帳沒多遠的一處大帳。
這處大帳熱鬧非常,裡面熙熙攘攘的都是人,這些人或站或坐,大部分人議論紛紛,使得一進入這處大帳就聽到一陣嗡嗡聲,如幾萬只蒼蠅在耳邊飛舞一樣。
但也有少部分人一言不發,落寞地坐在一個角落裡發呆。不管是安靜的人還是喧鬧的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穿著官服,他們正是早上跪在城門口乞降的官員。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頭上都沒有戴冠帽,因為跪在路邊乞降時,他們就已經將冠帽脫了下來。
烏紗帽是東晉以後才有的,明朝以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這個時候流行諸葛亮式的高冠,但是,這不妨礙高冠作為某些地位的象徵。
這些官員既然是來請罪乞降的,自然是需要摘下冠帽的。有句話叫做免冠跣足,說的就是脫掉鞋、帽表示認罪的意思。
當郭攸之走進這處大帳後,帳內的嗡嗡聲逐漸平息了下來,無數道目光很快就集中在郭攸之身上。
郭攸之似乎很滿意大家的反應,他緩了緩,等到大帳的聲音完全靜止下來後才開聲道:“有誰和少城咸陽門守將馮景有交情?如果願意去勸降他,便可記上一功。”
郭攸之並沒有說辦成這件事後有什麼具體的獎勵,不過這些官員正在惶惶不可終日,他們還不知道新的皇帝會怎麼處置他們,但是料想想官復原職是不可能的了。
有些悲觀的甚至認為能保住一命就算不錯了,現在聽說能立功,個個都躍躍欲試。雖然郭攸之沒有明說有什麼獎勵,但是能記上一功,將來論功行賞總會有些好處的。
怎麼都比現在在這裡什麼都做不了等死好,可惜這個活計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之前這位郭先生就已經來詢問過有誰認識各個城門的守將,凡是和那些守將有交情的人都已經把握機會隨軍出征了。
剩下的人顯然都是和這些當兵的沒有什麼瓜葛的人,估摸著自己去了人家也不鳥自己,所以他們才沒有隨軍去做勸降工作。現在就算再問一次,又有誰還會出來應答?
其實,這個時候就算還有人是和馮景有交情的也不敢出來應聘了,原因很簡單,之前讓你為hong軍效力你不肯,現在才出來說你其實是認識馮景的,那是不是表示其實你心裡對hong軍,對新皇帝有意見,所以才不肯第一時間出來效力?
果然,郭攸之連續問了三遍都沒有人出來應答。整座大帳靜悄悄的,這些降臣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大眼瞪小眼,就是沒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