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三族!”
竇建德說道,抽出了腰間的佩刀,狠狠地砍向了帥案,一個案角飛了出去,落到地上,本來還想開口的眾將,看著竇建德那張殺氣騰騰的臉,全都嚇得閉上了嘴,只聽到竇建德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地響起:“有敢再言殺戮擄掠者,有如此案!”
兩天之後,冀州。
一個五十多歲,瘦削乾枯的老者,穿著一身紅色的官袍,眉頭深鎖,此人正是這冀州刺史,原隋朝的信都郡守麴稜,自從今年李淵攻入長安,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而奉楊廣為太上皇以來,麴稜就轉隋投唐,接受了李淵的冀州刺史的任命,而這信都城也成為了冀州的郡治所在。控制著冀州平原,也把持著進入太行八陘的入口處的冀州城,顯然就成為了剛剛橫掃河北南部,拔除河間府這顆釘子的竇建德,那緊接著的打擊目標。
麴稜看向了站在一邊的幾個將校,沉聲道:“據軍報,竇建德攻破河間郡之後,又起十萬大軍前來我冀州,咱們冀州城現在有八千兵馬,存糧可供一年之用,是戰是守,大家拿個主意吧。”
一個黃臉的孫將軍說道:“刺史啊,竇建德可是縱橫河北的劇盜,本來那河間郡的王郡守,也算得上是一員良將了,抵擋了他這麼多年都沒有陷落,可是先帝的死訊一傳來,軍心就散了,城中無人願意繼續守下去,他也只好開城投降。我們冀州城以前之所以能幾次守住,都多虧了王琮在河間府的策應,現在他已經降了,我們這裡只怕也難守住啦。”
麴稜恨恨地說道:“那按你的意思,本官也應該學著王琮那樣開城投降?”
孫將軍的臉色一變,連忙說道:“不,刺史大人,末將絕無此意,只是竇建德趁勝而來,兵鋒極銳,我軍絕不是對手,無論是戰是守,只怕都不行,為今之計,不如趕快派人去相州那裡,找李神通李大將軍前來相救吧。”
這李神通乃是李唐的宗室大將,李淵的堂弟,當年李淵太原起兵之時,其三女李秀寧和李神通分別逃出了大興城,各自拉起了一支隊伍,李神通和長安大俠史萬寶,裴績,柳崇禮等人在樗縣也整了三四萬兵馬,李淵渡河進入關中時,李神通帶兵相會,立下了大功。
當李淵登基稱帝之後,任命李神通為右翊衛大將軍,進位永康郡王,手握重兵,從幷州出太行山,進入關東地區,加山東道安撫大使,李唐政權在河北和山東諸道的各州郡兵馬,皆由其掌管。
由於河北地區和山東地區戰亂多年,隋朝的州郡多半已經陷落或者是自立,只有象相州刺史陳君賓,冀州刺史麴稜這樣少數州郡長官,接受了李淵的任命,倒向李唐,其他絕大多數地區都落入了竇建德或者是幽州的羅藝之手,現在的李神通剛剛帶了五萬軍隊進入關東地區,就在相州一帶休整,這回冀州城被圍,這個孫將軍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搬李神通的救兵。
麴稜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孫將軍,你提醒了本官,陛下可是派了李神通大將軍率大軍前來山東的,竇建德此時來攻我冀州,就是向大唐正式挑戰,李大將軍又怎麼會坐視不管呢。來人,速去相州,向李大將軍救援。”
突然,堂上響起了一個自信的聲音:“且慢,刺史大人,用不著去勞煩李大將軍的兵馬,卑職有一計,保管能殺得竇建德片甲不留!也好讓天下人看看我們冀州城不是沒有能人!”(未完待續。。)
第二千二百一十八章 常達被擒(十更)
入夜,長安城,秦王府。
府門外,一眾奴僕們正手忙腳亂地把那個趙公的牌匾撤下(李世民在進軍東都時轉封為趙國公),換上秦王的燙金大字,王府內外,張燈結綵,一副喜慶氣象。
可是王府內的議事堂上,李世民卻是眉頭深鎖,坐在上首,長孫無忌,杜如晦和房玄齡三人依次而坐在下首,只有以前任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