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譚育良、趙直賢潛入思州舉事,目的是為敲山震虎,能令朝堂之上的王公大臣們投鼠忌器,對廣德府的逼迫不那麼緊,但糾集奴婢、貧民舉事,動輒成千上萬人死傷,韓謙肩頭承擔的壓力並不輕。
馮繚詳細稟報過,韓謙又詢問了很多細節問題,要馮繚、高紹繼續保持隨時關注思州形勢的變化。
辰、敘、思、業以及黔中的羈縻州縣,幾百年來大小戰事從來都沒有中斷過,但絕大多數的戰事都主要是大姓勢力爭權奪地,裹脅寨奴、平民參戰。
奴婢、平民舉事,聯合起來反抗大姓勢力的壓迫,雖然數百年來也未曾中斷過,但規模都極有限。
真正有影響力,或者說令大姓勢力畏懼、記憶深刻的平民起事,幾百年來卻沒有幾起。
這與湘西南諸州縣相對封閉的地形有直接關係。
這不僅僅是諸州縣與外界聯絡困難,州縣境內的鄉峪番寨之間,交通也極不便利,不同鄉峪番寨間的平民、奴婢聯絡極少,很難形成聯合舉事的條件。
甚至楊氏所直接控制的諸多番寨,彼此奴婢聯絡也極少,基本上都捆綁在畢生勞作的土地上。
譚育良他們能在盤龍嶺一呼百應,一方面是劫獄救出的囚徒,都來自思州各地,又透過販私鹽、坐監,產生較為密切的聯絡,一方面是敘州做了不少準備工作,暗中提供大量的支援,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大規模僱傭思州奴婢進敘州做工,短短一年時間內,不僅在諸寨奴婢的心裡萌生出砸碎桎梏的種子,也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融合……
「現在聲勢是搞起來了,但兩千人馬裡,能戰的青壯卻僅有五六百人。雖說後續他們還能召集更多的人手,但楊氏這時候也迅速反應過來,在加緊調兵遣將往南湟寨外圍聚集。譚育良他們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將這些青壯有效組織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紹蹙著眉頭,並不覺得譚育良他們成功邁出第一步,往後的形勢就不會有曲折。
韓謙也是頗有擔憂的點點頭。
雖然目前董泰、張廣登等人都推譚育良為首,樹起天平軍的旗號,但譚育良諸事並不能做到獨斷擅行。
起義軍的中層武官,除了譚修群、譚丘、譚朗、譚文林等譚家子侄外,主要還是以董泰、張廣登、張廣利、董平、董慶等在思州地方上有聲望的鹽梟為主。
畢竟絕大多數起義軍將卒,目前都還是他們拉攏過去的。
刁瞎子等敘州密諜作為譚育良邀過去助陣的「江湖朋友」,在起義軍內部是受到一定的尊重,但還很難直接指揮對鄉寨情愫有極深認同感及歸屬感的將卒,目前主要還是協助譚育良參謀軍事、偵察斥候情報。
這與當初韓謙建立赤山軍指揮體系時就直接從敘州調人任用,有著極大的區別。
這也意味著起義軍短時間內很難克服兵甲短缺、將卒缺乏訓練的弊端,目前主要靠將卒血勇及較高計程車氣支撐,但譚育良他們此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思州兵鎮壓下,遭受挫折,士氣就有可能受到重創,形勢就會鬥轉直下。
這是韓謙絕不願看到的場面,偏偏敘州短時間內還不能提供更多直接的支援,暫時也只能先坐觀形勢的發展。
「楊護奉思州刺史楊行逢之令,剛出虎澗關,正趕往辰中縣求見大人。」這時候有一匹快馬從林蔭道馳入山中,走到山溪竹屋前稟告說道。
楊氏雖然不至於蠢到引狼入室,這時候就直接請敘州出兵助剿,但他們沒有察覺到一切實際是敘州動的手腳,派人過來請求其他方面的援助,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楊護乃是思州刺史楊行逢的次子,兼領錦和縣令,與虎澗關守將楊守義,乃是思州東部區域的主事人。
楊護親自趕到辰中縣來,馮繚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