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做面子。無怪乎中國人的面子,都被外國人佔去也。”

1921年,北方人王鐵珊出任江蘇省長。到任那天,省內高官們紛紛過江,雲集浦口津浦車站迎接新省長。車到站後,卻不見王的身影。事後才知道王坐的是四等車,已擠在嘈雜的人群中出了站。王進城後,直奔警察廳找廳長報案,稱自己的一條腰帶被小偷竊走。南京城裡一時盛傳省長失帶事。幾天後,這條腰帶被找到,其實還算不上腰帶——就是一條破布。

盧作孚身為民生公司老闆,卻不講究衣著,一年到頭穿一身中山裝。他為了節省梳頭時間,一直剃光頭。張群和他開玩笑說:“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

弘一法師平時穿一件百衲衣,上有224個補丁,都是他親手縫補的。

民國初年,一時流行剪辮子。除了一些本來已剪去辮髮的留學生,多數人都感到不適應。在江浙一帶,年輕人盼著以前剃去的頭髮趕快長起來,好早點改頭換面;老成一點的人多不願意徹底剪掉辮子,往往留一截,變成了鴨屁股式;農民則多留戀那條長辮子,聽說城裡的警察手持剪刀,在街上替行人剪髮,他們便不敢進城了。也有不願剪髮者把辮子盤起來塞在帽子裡。總之,一箇舊的時代,是不會一夜間便告結束的。

湯壽潛是民初要人,辛亥革命後的第一任浙江都督。他平時一身土布短褂,頭戴箬帽,腳穿蒲鞋,手持一把紙傘,與當地老農無二。後來任交通總長、鐵路局督辦,他都是這身打扮。據說一次湯從松江乘船到上海龍華巡視工程,官艙裡一商人以為這土老杆兒手腳不乾淨,疑心偷了自己的銀插子,一路冷語譏刺,喋喋不休。湯未予理會。及輪船到岸,成千上萬的人夾道歡迎湯督辦,商人一見這場面,頓時嚇傻了,跪地不起。湯則一笑了之。

1918年夏天,張元濟一家遊北京,住北京飯店38、39號,父子、母女各一間。當時張的子女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感到北京的一切都與上海不同,很新鮮。一日,張家在北京飯店西餐廳用餐時,進來兩男兩女,女的都穿旗袍,一粉紅,一淡綠,頭上梳個髮髻。張元濟夫人說,這是旗人上層婦女的裝扮,一定是滿洲貴族。那時漢族女子都穿裙,旗袍是20年代以後才開始時興的。張家姐弟盯住兩個女子看了半天,心想,這在上海哪能見到。

1927年秋,張元濟遭綁票,被關六天六夜。其間綁匪發現張所穿絨線衣上有破洞,大為詫異,沒想到他們心目中的“財神爺”竟也穿破衣服。

北平時代,知識分子大多穿藍大褂,西褲,半新不舊的皮鞋;反之則中式服裝,滿襠折褲腰的褲子。很容易分別。學者鄧雲鄉說:“全城找不出一個穿西式褲子賣西瓜的。”不僅是北平,盛孰真在《回憶我和殷夫的交往》一文中說:“他(殷夫)臉色有些黝黑,身材不高,西發(分頭),穿一件淺藍色愛國布長衫,西裝褲,腳上是一雙舊皮鞋,一副瀟灑的文人風度。”

北平淪陷後,市民生活一瀉千里。學者趙蔭堂窮得冬天只有一件破羊皮袍子穿,給學生上課時,破羊皮跟麵條似的,不時從袖口落下來,他便不時塞回去,瀝瀝拉拉,弄個不停。

1944年8月15日,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集《傳奇》由上海《雜誌》社出版,四天後便銷售一空。8月26日下午,《雜誌》社在上海康樂酒家舉辦《傳奇》茶話會,邀請滬上部分文化界人士和讀者座談。當時張愛玲與胡蘭成剛剛成婚,胡蘭成回憶:“張愛玲女士穿著橙黃色綢底上套,像《傳奇》封面那樣藍顏色的裙子,頭髮在鬢上捲了一圈,其他便長長地披下來,戴著淡黃色玳瑁邊的眼鏡,搽著口紅,風度是沉靜而莊重。”

抗戰前,在北平的公共場所若遇見一個戴金絲眼鏡,穿藍布大褂、禮服呢千層底鞋的人,問一聲:“請問您在什麼地方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