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2頁

案決定確保其對己有田宅的私有;全境廢除奴戶賤籍,但準許僱傭佃工僕役勞作、服伺,將丁賦雜捐攤入田畝之中,額外所徵的糧谷,皆以赤山軍的名義支借。

真正所能抄沒的大戶田宅,大約有田四餘萬畝,屋舍兩千間。

由於廣德旱地居多,真正要授田,每戶差不多要授十五到二十畝地才能勉強維持一家老小的溫飽,這實際上也只能讓實際投附過來的近五萬戶奴婢,最多僅有二十分之一的人口能在廣德舊縣得以授田。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給予投附將卒以示範性的希望。

除了徵沒的田宅可以利用,浮玉山與界嶺山之間還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並沒有得到開發。

這主要也是千百年以來,江南東道人口繁衍還沒有到人滿為患的地步。

另外,主要也是長江兩岸的平原足夠開闊,土地資源豐富。

即便要開發新的土地資源,一可以開發長江沿岸的灘塗、二可以開發太湖沿濱的灘塗,還可以開發隨泥沙沉澱不斷往東延伸的沿途灘塗。

這些都要比開墾坡地梯田更省時更省力;開墾出來以水田為主,比坡地梯田糧產更豐。

特別廣德往東,就是太湖東南濱的肥沃平原。

不過,在廣德舊縣現有的條件下,韓謙則要對那一座座十數三四十米高的低矮山丘,開墾坡田梯田,而浮玉山、界嶺山深處也有一座座未開發的小型溪谷盆地可以開墾。

前期太多繁瑣的工作要做,進度會相當的緩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