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案。
信王既然已經受封淮東國,他心想著要是能最快時間收復巢州、壽州,信王便會變得安分守己。
這與他針對敘州的態度一樣,不管韓謙、信王是否有野心,只要朝廷根基穩固,能控制住局勢,韓謙、信王有野心也會變得安分守己。
而沈漾的主張,反對聲音太強烈。
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世家宗閥沒有其他指望,也就會僱傭在城裡無法維持生計的平民,去耕種那些荒蕪的田地——即便這麼做,京畿諸縣農耕生產恢復要慢許多,但也比僵持下去強。
此外,巢壽諸州,乃是金陵真正的北大門,之前就由於戰亂,人丁變得稀少,也能預計在接下來的戰事裡,人口會進一步的損失,需要從外部遷入大量的人口,這個最關鍵門戶之地的根基才會紮實下來。
當然了,這個方案也有人反對。
那就是信昌侯李普。
李知誥出鎮舒州,李普也強烈反對過,但政事堂諸公卻始終認為李知誥是信昌侯府之人。
此時信昌侯府一系有李知誥、柴建兩人在外為帥,延佑帝再信任信昌侯府諸將,也應該有一個限度。
現在不要說李普之前以柴建為核心,在邵州組織戰事,收復永州了,楊致堂、鄭榆、鄭暢、張潮、杜崇韜等人甚至主張撤換下柴建,換其他人主持邵州南面的五指嶺防線。
李普頂住壓力,堅決不同意撤換柴建,那更只能強烈反對加強李知誥的權柄。
而柴建不撤換下來,楊致堂、鄭榆等人則也不支援急著將這麼多的奴婢遷往舒州,交給李知誥節制,就更強烈的主張照第二種方案處置多出太多的官奴婢,而進剿壽州所缺的兵馬,則主張從其他幾支禁軍裡徵調。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