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6頁

間作戰,雖然殺傷他們六七千人馬,主要還是最初滎陽守軍沒有防備,梁醒率兵馬南下增援時,遇到從兩翼殺出來的伏兵,一戰就損失近五千兵卒。

之後糾纏戰主要發生滎陽城與密縣之間,東梁軍佔據地利上的優勢,蕭思慶也率精銳騎兵來援,令梁軍吃不了不少苦頭,差不多有逾兩千精銳將卒殞命戰場之上,損失的優良戰馬數量更多。

在蕭衣卿看來,梁軍僅僅是為了攻陷陳橋寨,而沒有後續的計劃,後續的糾纏戰根本沒有必要發生。

梁師雄作為追隨朱溫奠定河淮基地的宿將,這時候也意識到梁軍今年有強攻滎陽的可能,蹙著霜白的長眉,與蕭衣卿對案而坐。

蕭衣卿也頗為無語。

梁楚達成和議,意味著韓謙能從南線調來更多的精銳兵馬填入潁西、河洛等地,而諸歸附軍及東梁軍鏖戰多年,也極需休整,他才強烈建議這一個秋季初乃至今明年都不宜急於再掀戰事,而以穩固防線、休養生息為主。

為此,烏素大石甚至同意他的主張,將數千匠師遣歸汴梁,他也建議朱讓在滎陽以東、武陟以西修穿過洪泛區的偃道。

也就是學當初梁軍在潁水兩岸,從兩側將修一道堰道穿過無法行船的淺淤區,雖然這條堰道側面要能抵擋住禹河大水的衝擊,修築難度不低,但為了保證滎陽與汴梁的聯絡不被洪泛區切斷,也是極有必要的。

他卻沒有想到朱讓、梁師雄畏難,並沒有著手去修這麼堰道,而是去年冬季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潁西地區的襲擾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