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燻道:「改之,說起此事,蕭某真要特別感謝你,其實這煤礦也罷,暖棚也罷,都是拜你所賜,我寧夏衛官兵要感謝的是你才對啊。」
蘇昊道:「蕭大哥言重了,我做這些事不過是舉手之勞。邊軍兄弟們戍邊如此艱苦,我出這點力算得了什麼?」
「大恩不言謝,改之這一次對我寧夏邊軍恩重如山,蕭某隻能日後圖報了。」蕭如燻說道。
「蕭大哥這樣說,就讓小弟汗顏了。」蘇昊擺擺手,揭過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蕭大哥,你現在是寧夏總兵了,對於未來寧夏衛的防務,可有何想法?」
蕭如燻知道蘇昊不是憑空發問,便道:「蕭某正想聽聽改之的想法呢。」
蘇昊也不客氣,直接說道:「蘇昊與蕭大哥在平虜城的時候,曾與蕭大哥談起過,對於韃靼人的威脅,進攻比防守更有效,蕭大哥可記得此話。」
蕭如燻點頭道:「當然記得,改之的意思是……」
蘇昊道:「我這些天在想寧夏衛的事情,我覺得,雖說此次兵變源頭是在黨馨,但邊地的生活艱苦,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邊地的生活環境,增加人口,邊地的穩定是很難保障的。」
「改之言之有理。」蕭如燻說道。
寧夏衛的生活條件之艱苦,蕭如燻是最有體會的。蘇昊到平虜城之後,幫助邊軍找到煤礦,又建了蔬菜暖棚,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提高了當地的生活水平,但這種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反季節蔬菜在去年賣出了天價,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軍戶開始建暖棚、種蔬菜,冬季的菜價很快就會降下去,充其量也就能夠保障邊軍在冬季有新鮮蔬菜吃,要想靠這個完全改善生活,是做不到的。
生活條件艱苦帶來的最嚴重後果,是很少有女人願意嫁到寧夏衛來,甚至有些已經嫁過來的女人,也有因為艱苦而逃走的。大量的軍戶在這邊地熬成了老光棍,也成了當地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如今是叛亂初定,蕭如燻給歸順的叛軍士兵們提供一些福利,能夠得到大家的感激,短期內能夠穩定軍心。時間長了,如果生活條件還是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軍戶們的怨言必然還會產生,到那時候,不知又會惹出什麼新的亂子來。
可是,要改善當地的生活,有那麼容易嗎?蕭如燻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蘇昊,希望能夠從這個年輕人那裡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蘇昊說道:「蕭大哥,我認真研究過寧夏衛這個地方。這周邊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還有大量珍稀藥材,如果能夠吸引內地商人到此投資開礦、種植藥材,不失為一條致富之道。此外,寧夏平原自古就有引黃河灌溉的傳統,秦漢年間即有水渠,大唐年間開鑿的唐徠渠至今仍在發揮效用。只是近年來由於氣候原因,黃河水量減少,引水難度加大,導致農業衰退。若能重新修繕灌溉體系,甚至在黃河上壘壩蓄水,提高水位,讓寧夏恢復塞上江南的風光,並非難事。」
「在黃河上壘壩?」蕭如燻瞪大眼睛看著蘇昊,「改之不是跟蕭某開玩笑吧?」
蘇昊道:「這就要看工部的決心如何了,至於技術上的難度,我想並不是什麼問題。」
蘇昊這樣說,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在後世,黃河上游搞水利梯級開發,修了十幾處水壩。其中建於寧夏的青銅峽水壩最早就是靠人力修建起來的,機械化應用的程度很低。蘇昊相信,後世能夠依靠人力完成的事情,在時下同樣能夠完成。
蘇昊不是一個歷史學家,但對於明朝後期的歷史多少也有一些瞭解。明末,由於小冰河期的影響,西北大片區域出現嚴重乾旱,導致農業大規模減產。飢餓的農民生計無著,最終釀成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並成為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
既然歷史陰差陽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