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可他沒想到,自己錯了,在虎牢關一戰之時,趙雲就出現了。
“不知公孫太守怎就知了你我是師兄弟。這次派人來拜賀。就想起了我。”趙雲笑了一聲,只是,這笑容有些苦澀,“若你不是我的師弟,其萬難想到我。”
原來如此!
本來韓非也有這等猜想,不過,在他想來,公孫瓚應該不知道自己與趙雲的關係才對。自己不可能說,趙雲也不像是舌長之人。沒想到。到頭來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聽著趙雲的話,韓非心頭一動,注意到了趙雲話中稱呼的變化。和上次相見一比,趙雲有了變化。前一次在洛陽時,趙雲還稱公孫瓚為主公,而這一次,卻只是稱呼公孫太守,這說明什麼?
說明趙雲不再像以前那般,有著對公孫瓚的忠心。
韓非還清楚的記著上一次趙雲和他說:只是,主公公孫將軍在雲最苦難之時收留了我,我若棄他而去,豈不是顯得不忠不義……
說起來,趙雲也算是命運多桀了,一身的本領,可到頭來,卻是碌碌無為。
他性子耿直,又不懂人情世故,難免會受排擠。
想當初,他投奔公孫瓚時,公孫瓚問趙雲:你是冀州人,理應投奔袁紹,為何要來投奔我?
同樣一句話,換個人肯定會說一些‘將軍神武,聲名遠揚,心仰慕之,故來投奔’的言語。可那料想,趙雲卻回答公孫瓚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為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你……”
這樣的回答,又怎可能為公孫瓚滿意。
哪怕公孫瓚知道趙雲厲害,也只是讓他做一個主騎。
所謂主騎,就是戰將。
每逢衝鋒陷陣時,主騎當先。
說難聽一點,也就是類似於炮灰的性質。
後來,趙雲棄公孫而投了劉備,史書也好,演義也罷,口口聲聲說劉備待趙雲極有恩義。
可觀趙雲一生,卻從未得到過劉備的重用,最多也就是充當劉備的保鏢頭子而已。恩義嗎?曹操待關羽,土丘三諾,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更贈馬贈袍,可是實實在在的情義……但趙雲呢?演義中常說趙雲獨領一軍,可實際上,趙雲從未有過領軍的經歷。
只為當初趙雲落魄時,劉備對趙雲說過幾句好話?
韓非只感到,趙雲的好忽悠。
“原來如此。”韓非恍然,又攥緊了手,道:“師兄應該還記得當日洛陽一言吧?若在公孫處不的濟,可到師弟這裡來,師弟當日之言,窮一生也是做得數的。另,這兩日師弟我剛得了四千戰馬,正準備組建一支騎兵……呵呵,這可都是草原上得來的良馬,只可惜,師弟我麾下大將雖有,但要說統帥騎兵,卻無人有這方面的經驗,若師兄能來助師弟我一臂之力,那就好了。”
好話三千六,不防投以實惠。
如趙雲者,一身的能耐,又怎不渴望建功立業?統帥一支騎兵,想必,這正是趙雲做夢都想做的吧。
“四千戰馬?”果然,趙雲眼睛一亮,可隨即又暗淡了下來,苦笑一聲,道:“若能早已師弟你相遇,那就好了,哎!”
言外之意,還是不能離開公孫瓚。
韓非有點納悶了,歷史上,趙雲究竟是怎麼離開的公孫瓚而投的劉備呢?按說,自己比劉備,有關係在,無論怎麼說,兩人是師兄弟,非劉備一外人可比擬的;比劉備有資本,韓非可拿出四千戰馬,可趙雲在投劉備時,劉備卻是屢戰屢敗,確定追隨時還在公孫瓚手下討生活,哪怕是有許諾,也不過是空口白話,比不得四千戰馬的實際;若說對趙雲的知遇……自己也不應該比劉備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