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來了。”
陶淵明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作了一揖,“又來叨擾了。”
“哪裡的話。”王維笑道,他向陶淵明介紹元曜,“這是我表弟,姓元,名曜,字軒之。”
元曜趕緊起身,作了一揖,“陶先生。”
陶淵明也作了一揖,笑道:“我們白天已經見過了。”
王維給陶淵明也斟了一杯酒,三人圍爐而坐,秉燭夜談。
因為元曜在,陶淵明一開始有些拘謹,但是幾句話下來,與元曜混熟了之後,就變得十分健談了。三人聯詩作對,切磋書中的學問,暢談各地的風土人情,氣氛十分融洽。
從小受母親崔氏的影響,王維與佛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心性淡泊,喜愛清淨,但是因為身為家中長子,不得不出門求取功名,出入仕途。他在長安與達官顯貴相交,遊走在名利場中,雖然也有朋友,但是終歸難以脾性相投,心心相印。從小,王維就喜歡陶淵明的詩,也很崇拜陶淵明,如今機緣巧合,他與陶淵明成為了朋友,他們傾蓋如故,非常投緣。這段邂逅的友情在王維羈旅長安的寂寞生活中塗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也讓他孤獨的靈魂找到了某種寄託。
陶淵明對王維也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情愫。他本來已經不屬於人世,只剩一縷殘念遊蕩在虛空中,但是他被他吸引,與他結緣。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靈魂和思想,所以十分投機,成為知音。
陶淵明和王維相視一笑,不用一句話,便能瞭解彼此的心情。
元曜喝了一口溫酒,看了一眼紙上零亂的詩句,笑道:“摩詰還是沒有寫完桃源鄉的詩呀。”
陶淵明哈哈大笑,“摩詰欠詩,應當罰酒。”
王維苦惱地道:“我從未見過桃源鄉,無法動筆。五柳先生,您能帶我去桃源鄉一遊嗎?”
笑容從陶淵明臉上消失,他嘆了一口氣,沉默了。
元曜和王維面面相覷,氣氛一下子陷入了沉悶。過了許久,陶淵明才開口了,“其實,我從未去過桃源鄉。”
王維奇道:“那五柳先生筆下的桃源鄉……”
陶淵明悲傷一笑,“我死了之後才知道那只是一場虛妄的夢。世界上根本沒有桃源鄉。”
王維一愣,繼而道:“不,世間有桃源鄉,我將去尋找它。”
燈火下,王維神色堅定,眼神明亮。
陶淵明望著王維,笑了,“如果摩詰找到了,記得帶我去看你的桃源鄉。”
“好。”王維答應。
“一言為定。”陶淵明道。
不知道為什麼,元曜在這一瞬間有些觸動,也許世間真有桃源鄉,因為王維相信有,而陶淵明相信王維。
二更時分,硯臺裡的墨汁用完時,陶淵明消失了。王維和元曜同榻而眠,一夜無話。
第二天,元曜在王維家呆到中午,就準備回城了。王維道:“重陽時,軒之可以和白姬姑娘一起來此賞菊飲酒。”
元曜答應了。
王貴悄悄地問元曜,“元少郎君可曾勸郎君不要與鬼來往?”
元曜道:“貴伯不必擔心,五柳先生沒有惡意,他乃是飽學之士,端方君子,摩詰和他來往,正好可以增長學識,修磨品性。”
王貴欲哭無淚,“元少郎君,你也被鬼蠱惑了。”
元曜找王貴討了一個竹籃,在王維的籬笆下采了一些菊花,又摸去他家的後山上採了一些野生的茱萸。吃過午飯之後,元曜提著竹籃告辭回去了。
元曜回到縹緲閣時,已經接近敲下街鼓的時候了。元曜走進縹緲閣,他發現大廳裡,裡間中都沒有人,但是後院傳來一陣吵鬧喧譁聲。
元曜心中納悶,飛奔到後院,但見白姬坐在迴廊下,托腮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