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句摘”。
三則指無知,對這一個意義寫得最清楚的,也許是莊子裡面的故事。
“南海之帝為鰷,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鰷與忽時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鰷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德無有,當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寫成白話,鰷與忽常到渾沌之處相聚,渾沌對他們相當友好,因此,鰷與忽想要回報渾沌的情誼,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呼吸,只有渾沌沒有,我們試著幫他開鑿吧!”每天幫渾沌鑿一個孔竅,七天後,渾沌就死了。
故事的目的,在於莊子認為“道”是渾然一體的,並無對立之分。
混沌跟渾沌,寫法上的不同而已,代表的是同樣的東西,不過在文字意義裡,都認為所謂的混沌,就是萬物渾然一體。
另外,在西方哲學裡,混沌指“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指虛空,沒有結構的均勻狀態。拍成電影的《蝴蝶效應》,其實就是後來西方研究的混沌理論之一,屬於數學跟物理學範圍,這在過去的求學生涯裡,是她相當喜歡的一種課程。
想到這裡,換天籟愣住。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九六三年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蝴蝶效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奇‘書‘網‘整。理'提。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