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在為首士兵的藤牌上。
這名百戰浪客本以為這一刀就能像以前一樣將藤牌砍成兩半,然而,他失算了。
新式藤牌不僅具備一定的柔韌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擋住火槍的彈丸,而且還十分堅硬,夷刀竟然砍不破!
浪客當然也想找角度繞開藤牌,但手持藤牌的兵卒顯然對夷刀的攻擊方式很熟悉,接連幾刀都順利地擋了下來。
浪客顯然有些惱羞成怒,然而他剛想再度發起進攻,就看到一種奇形怪狀的兵刃捅到了他的面前。
狼筅!
這種兵器是用毛竹製成的,比長槍還要長上一大截,毛竹的枝條上更是綁著鐵質的小槍尖,這些小槍尖齊刷刷地對準賊寇,宛如一隻刺蝟,根本無處下嘴。
而在狼筅的最前端,也像長槍一樣有個碩大的槍尖,對賊寇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浪客不屑一顧,在他看來,再怎麼花裡胡哨的兵器也無非是竹木製成的,夷刀鋒利,輕而易舉地就能砍斷。
李鴻運也不由得有些緊張。
雖說他在史書上見過關於這種兵器的記載,知道它是剋制賊寇的利器,但畢竟未曾親眼見過實戰。
而夷刀的鋒利他是見過的。
之前在第一場戰鬥中,他手持長槍跟浪客對打,滿懷信心地一槍刺出。然而,浪客只是神態自若地雙手持握加長版的夷刀,豎立著切入長槍的一側,而後連撥帶砍,一刀就將長槍的槍桿給砍斷了。
顯然,這些賊寇在對付長槍方面頗有心得。
之前李鴻運也曾在鄧將軍的記憶碎片中見過一些記載,比如:
賊以夷刀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賊出哨亭外,我兵攢槍刺之,賊斫一刀,十數槍齊折,兵皆徒手而奔……
意思就是說,這些賊寇之所以難以對付,是因為他們雙手持刀、攻擊速度快而且力道很猛,再加上善於跳躍,可以快速拉近距離。
當大盛朝的兵卒用槍刺過去的時候,這些賊寇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將長槍砍斷,以至於長兵器剋制短兵器的構想根本無從實現。
狼筅雖然用毛竹製成、看起來比長槍還要長了一大截,但畢竟它也仍舊是竹木結構,不一定能像鐵器那樣順利擋下夷刀。
顯然浪客也是這麼認為的。
他仍舊像之前對付長槍一樣,手持夷刀豎著切入狼筅的一側,而後連撥帶砍,想要將狼筅的長杆給砍斷。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這一刀,根本砍不下去!
因為狼筅上面全都是各種分叉的竹枝,這些竹枝雖然並不粗壯,但數量很多。
長槍沒有這些分支,所以夷刀豎著切入一側後,可以毫無阻礙地砍在槍桿上。
但狼筅的這些分支,卻從一開始就對夷刀造成了阻礙,在賊寇還沒來得及發力之前,夷刀就已經被纏住了。
他倒是想發力,可在這多分支的糾纏下,刀身的力量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傳遞到長杆上,再加上這種老毛竹十分堅韌,最終也只是砍掉了兩三個小枝、在長杆上留下了一道不深不淺的痕跡,對這把武器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反而是狼筅的槍尖,向著浪客捅了過去!
狼筅的槍尖比長槍還要更大,這一下要是捅實在了,巨大的創口足以讓賊寇瞬間失去戰鬥力。
這畢竟是一名百戰浪客,他趕忙側身閃開狼筅的槍尖。
然而,狼筅上密密麻麻的小枝上也有微小的槍尖,密集地紮在賊寇的身上!
不致命,但很讓人很煩躁!
這名百戰浪客盛怒之下想要收回夷刀,然而很快失敗了,因為狼筅上的小枝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