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楚歌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改動會失敗的準備,但他也萬萬沒想到,竟然能失敗到這種地步。
首先看到的,是御史臺如雪片一般飛來的、彈劾他的奏章。
這些奏章中,有不少針對其他法條的。楚歌沒仔細看,因為其他法條還是按照王文川原本的路子來的,被彈劾的內容楚歌都大概知道,沒什麼新奇的。
他更關心自己改良之後的青苗法,會引發什麼樣的反響。
結果一看這些官員彈劾新青苗法的奏章,楚歌差點氣得背過氣去。
有人說,他這是“損國庫而博私名”,也就是拿著國家的錢瘋狂撒幣,給自己博取好名聲。
也有人說,他這是“損國庫而謀朋黨”,也就是拿著國家的錢瘋狂撒幣,實際上這些錢全都輸送給了自己的利益集體,密謀建立朋黨。
還有人說,他犯了欺君之罪,因為青苗法不僅沒有給國庫帶來任何的收入,反而造成各地倉儲中的存糧大批消耗,嚴重危害了當地的糧食安全,甚至可能會造成打仗時軍糧不足、災荒時救災糧不夠的惡果……
而御史臺的這些彈劾,顯然還不是最令人窒息的。
在草草地翻閱完了這些文書之後,緊接著就是朝會。
朝堂上,又是一波官員的圍攻,而且這次說的話更加過分,各種屎盆子瘋狂地往楚歌頭上扣。
其中還夾雜著大量對於他私德的攻擊。
如果不是王文川身正不怕影子斜,本身廉潔守法,在基層執政經驗很足、原本的聲望也很高,換個屁股不那麼幹淨的,此時怕不是已經要徹底控制不住場面了。
當然,即便王文川本身的私德沒什麼問題,這些官員們也總能找到攻擊他的地方。
而更讓楚歌感到心涼的是,皇帝看向他的眼神,也發生了變化。
原本皇帝對於王文川是十分信任的,否則也不可能硬是斷斷續續支援他的變法長達十年。
至少在前面兩三年中,皇帝對王文川的認可度是很高的,畢竟新法剛開始推行嘛,哪怕有一些小瑕疵,皇帝也會認為可以慢慢地改,不會直接就把王文川給擼下來。
但楚歌把青苗法一改,寄了。
在皇帝和百官的質問下,楚歌還想再拼死掙扎一番。
他拿了慷慨陳詞的天賦技能,此時一番辯白,把自己改良青苗法的動機給詳細地說了一遍,尤其是再三申明,自己此舉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那些糧食貸出去雖然暫時會減少國家倉儲,但長遠來看,是有利於農業發展的。
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糧食肯定還能收回來,從而達到他之前承諾的“國不加賦而民用饒”的目標。
慷慨陳詞這個天賦效果,確實有用。
楚歌能明顯感覺到,一些官員被他駁得啞口無言,而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頗為動容。
於是,皇帝十分感動,並當即拍板,將王文川罷相。
楚歌的第一次變法嘗試,就這樣非常悲催地在第一年就夭折了。
……
又回到最初的。
楚歌有點懷疑人生。
“不對啊,我計劃得挺完美的,怎麼結果還不如王文川原本的方案呢?”
在楚歌看來,他改良後的青苗法可以有效預防官吏強行攤派的問題,而且,應該也不至於造成國家的財政危機啊?
他發放的是免息貸款,又不是搞慈善白送。
既然是貸款給農民,那以後農民會還的啊?
怎麼就變成損公肥私了?
楚歌意識到自己改良的青苗法肯定還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所以冷靜過後就沉下心來,從頭開始,認真分析。
而最佳的切入點,就是御史臺的那些人攻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