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認為或許許以高官重祿,就可以將他籠絡。
然而在金人兵分兩路南下之後,這位鎮守燕雲的降將抵抗了一陣之後就發現跟著齊朝不會有任何好結果的這一事實,並最終倒戈,成為三姓家奴。
由此一來,齊朝不僅將贖買燕雲的大量錢財拱手白送給金人,後續還又搭上了砸在燕雲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口、物資和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而這裡面有大量的工匠,又進一步加速了技術從中原王朝向北方的擴散,為之後齊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鴻運的視野隨著金人的兵鋒向南移動,在越過燕京之後,金人的大軍便是一馬平川,所遇的齊軍都是一觸即潰。
或者更準確地說,一觸即潰已經是一種褒獎,因為真正能與金人對峙的齊軍已經是極少數,大多數還沒看到金人的影子,就已經發生了營嘯或者譁變,潰散得無影無蹤。
黃河或許本該是天險,但在這種形同虛設的防務中,金人想要渡河也無非是多讓船隻往來幾次而已。
在當時,如果真的有一支有戰意的軍隊,再有一個像指揮齊軍在牛渚磯打贏金兵的趙彬甫一樣的人物,極有可能將金兵阻滯在黃河以北,到時候整個靖平之恥的劇本,或許都會發生變化。
但那終究是無法實現的奢望了。
繼續向南,李鴻運的視野再次掠過岑橋驛,來到了當時齊朝的京師大梁城。
大梁城位於黃河的中下游,周圍沒有大的山脈、關隘,基本可以看做是無險可守。不過,它畢竟是幾朝的國都,城牆卻也足夠厚實。
其實在齊朝建立後不久,也曾有過遷都的打算,比如西京河南府的洛陽,就是重點考慮物件之一。
但終究還是未能成功,因為大梁作為京師,有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優勢,就是漕運發達。
這是一個無解的死迴圈。
因為沒有燕雲,所以為了對抗北方的強敵,也為了將大量流民和災民吸納入軍隊維持穩定,所以在整個北方必須養活大量的軍隊;
而大梁城作為京師,更是要養大量的禁軍來維護城防;
既然有大量的軍隊,那麼人吃馬嚼,軍糧的供應就成了大問題,京師大梁城漕運發達,可以將南方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過來,才能養得起這麼多的兵員。
只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齊朝此舉也只是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兵在精不在多。
有時候,兵越多反而越是一種累贅,讓己方的戰鬥力從不堪一擊向著不戰自潰進一步退化。
大梁城中,同樣有些人心惶惶的緊張氣氛,但絕大多數百姓仍舊生活如常。
那些達官貴人們,也仍舊一如往日,流連於青樓勾欄,尋歡作樂。
只有少數朝中重臣,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而此時的皇帝齊惠宗,則是看著爭吵不已的群臣有些頭疼,眼神轉動著,時刻想著該如何才能跑路。
在李鴻運的視野掠過岑橋驛和大梁城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光點閃爍了一下,又逐漸消失。
“光點是什麼意思?
“是玩家的出生點嗎?”
李鴻運看到這兩個光點分別出現在岑橋驛和皇宮中,大致猜出了這種可能性。
緊接著他的猜測得到了驗證,因為隨著他的視野向西北邊移動,又看到了另外的兩個光點。
第三個光點在大梁城往西北方向的一個小村落上,這裡並無什麼特殊之處,並非什麼軍事要地,可想而知隨著金兵的鐵蹄南下,這裡會像其他小村落一樣被無情的碾過。
或許在不久之後,它就會徹底在地圖上消失,從村落變成廢墟,再從廢墟變成遺蹟,而後再重新變回荒野。
第四個光點,則是在一處群山之中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