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章 四種開局

達京師近郊,最多再有半月時間就會正式開始攻城……

“此時的朝堂上應該已經吵成一團,我作為御史中丞,或許可以嘗試著在這種討論中發揮一些影響力……”

楚歌考慮著明日早朝的說辭。

……

在另一個不同的歷史切片中,選擇了武卒路線的趙海平並未直接出現在平定縣城中,而是先出現在真定府的一處演武場。

在這裡,從周邊的各個州縣匯聚而來的新兵們,正在被考校武藝。

齊朝實行募兵制,每到大災之年都會到受災的地方招兵,招來的兵源素質可想而知,必然是參差不齊的。

所以,募兵完畢之後,要根據這些士兵的素質來確定他們的工資標準。

趙海平放眼望去,發現整個演武場對這些新兵,大致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篩選標準。

第一種就是針對那些有一定戰力的兵員,這些人可能是之前在家鄉就曾經學過武藝,或者是家庭相對富裕可以支撐得起購買弓箭的開銷等等。

這一類兵員顯然是軍隊中的精銳力量,經過考核之後,就可以直接擔任底層的軍官,讓他們來統帥第二種毫無任何戰力的普通人。

而對於這些人,考核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如果精通於刀法、槍法,那麼在軍官面前耍幾個招式,大致就能從腳步是否虛浮、招式是否準確這些方面看出真實水平;又或者,嘗試著開硬弓射箭,從開弓的石數或者射箭的準確度,也能看出武藝如何。

當然也有更高階的技能,那就是騎射。

如果這些新兵能夠騎著馬在移動中射箭,並射中兩旁的箭靶,那麼這妥妥的就是軍中的重點培養物件了。

第二種人,自然就是那些毫無任何戰鬥力的普通人了。

這些人或者之前是農戶,除了種田之外一無所長;或者乾脆就是流民,蓬頭垢面甚至體弱多病,也都有可能被招入軍中。

這些人的篩選方式就顯得簡單粗暴多了:看身高。

齊朝時,身高是招兵的主要標準,比如正規軍的身高不能低於五尺五寸,而地方軍的身高不得低於五尺二寸。根據齊朝的度量衡換算成現在的高度,大概是一米七出頭和一米六八左右。

甚至在這些新兵入伍之後,他們的工資也是按照身高來定的。

如果身高在五尺八寸以上,那就是月薪千文;五尺七寸以上就只剩月薪七百文;五尺六寸以上是月薪五百文;如果五尺二寸以下,就壓根沒有月薪了,只管吃住。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比另一個人的身高要高那麼兩寸左右,他們當兵的月薪就差了足足一倍。

從後世的眼光來看這顯然是一種相當扯淡的標準了,畢竟個子高的人不見得就有力氣,有力氣的人也不見得就能打,考核戰鬥力,還是用開幾石弓、騎術和槍術如何等等作為標準,才更科學一些。

但齊朝的皇帝卻一直固執地認為身高可以直接和戰力掛鉤,這種選拔標準始終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對於趙海平來說,他還算幸運,此時的這具身體身高是五尺八寸以上,也就是按照普通標準,哪怕什麼都不做,也可以憑藉身高優勢拿最高的千文月薪。

但趙海平顯然不會滿足於此。

因為提前做過功課的他,知道自己必須爭取一個特殊的身份:特刺效用。

也就是說,他要儘可能地爭取第一種考核方式。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齊朝的軍人是要在臉上刺字的,這項規定起於前朝,因為大量募兵,許多兵員根本沒有戰鬥力只能服苦役,所以逃走計程車兵很多。為了防止這些士兵逃走,當時的皇帝就一拍腦門,想出了一個非常雞賊的辦法:在臉上刺字。